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聚合物水溶液在通过多孔滤膜时的流动行为进行了数学分析,进而建立了一套在恒压模式下聚合物溶液通过多孔滤膜时的流动曲线分析方法,得到了聚合物水溶液中≥滤膜微孔可封堵尺度的不溶凝胶含量,可以有效评价聚合物溶液的溶解性和溶液的均匀性。与传统的过滤因子测试方法相比,该方法获得的参数与溶液的均匀性和滤膜孔径相关,排除了其他测量条件的影响,同时有更高效的测试效率。对于三次采油中大量使用的驱油剂聚丙烯酰胺,本文设计的方法能有效评价其中不溶凝胶含量。通过该方法计算也可以得到过滤因子与对应的不溶凝胶含量的关系曲线,计算发现,驱油剂用聚丙烯酰胺的通用行业标准中的过滤因子1.5对应溶液中的不溶凝胶含量应在0.4%左右。  相似文献   
2.
在总矿化度180 000 mg/L、温度85℃条件下,考察了自制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10)复配溶液的黏度与拉伸流变行为,并研究了NP-10对HAPAM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及复配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NP-10的加入对溶液黏度几乎没有影响,但对溶液弹性影响很大,将疏水单体(AMCn)质量分数1%的HAPAM配制成为质量浓度1 000 mg/L的溶液,并逐步提高NP-10的浓度,在ρ(NP-10)≤1 000 mg/L时,溶液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性;ρ(NP-10)=500 mg/L时,弹性最大;ρ(NP-10)≥1 500 mg/L时,溶液的假塑性逐渐消失,流变性能更趋近于牛顿流体;NP-10与HAPAM复配溶液的结构变化主要与溶液中AMCn及NP-10的含量有关,当AMCn与NP-10的质量比在1∶50及1∶150附近时,HAPAM与NP-10的复配结构发生明显转变。  相似文献   
3.
采用半连续的本体聚合工艺,考察了转相用搅拌转速、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聚合工艺条件对橡胶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产物(SMA)中橡胶粒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对橡胶粒径的影响比较单一,转速越大,粒径越小;而后两者的影响因素则比较复杂,同时影响两相粘度、剪切强度、基体分子量和接枝效果等,彼此之间相互牵制。通过调整以上工艺参数,可形成2~5 mm大小合适的橡胶粒径,得到抗冲性能较好的SMA。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丙烯腈-丁二烯一苯乙烯(ABS)的技术概况及ABS本体聚合工艺特点和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连续本体ABS的研究进展,并对国内本体ABS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三次采油用耐温抗盐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三次采油用耐温抗盐聚合物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与耐温抗盐单体的共聚物、疏水缔合聚合物、新型结构的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等几个热门领域上总结了较新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单釜连续本体法生产苯乙烯-丙烯腈-顺酐三元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现有工业装置及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和苯乙烯-顺酐共聚物(SMA)的生产经验,建立并实施了国内独有的苯乙烯-丙烯腈-顺酐三元共聚工艺,生产出苯乙烯系树脂新品种———苯乙烯-丙烯腈-顺酐共聚物(SAM)。以SAN和SMA工艺参数关系式为基础,建立了SAM工艺参数关系式,运用试差法计算了总转化率,结果符合聚合规律。试验表明,以两套配料系统向聚合釜供料的方案是可行的;通过调节两种物料的流量,产品的组成可变;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过程中引入顺酐后,聚合体系粘壁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相细乳液法,以白油为连续相,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乳化剂,一种聚合物型乳化剂(聚异丁烯琥珀酸酯与山梨醇油酸酯的混合物)作为助稳定剂,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基本乳液体系,考察了微乳化工艺中转速变化、乳化剂体系组成、浓度及单体含量对聚合产物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单体浓度和聚合时间等聚合工艺对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乳化剂含量为3.0%,转速为10 000 r/min下乳化20 min,在单体浓度55%,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值)为5.5,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时间为6 h时,可以得到固含量35%以上、粒径数百纳米的长期稳定的亚微米级聚丙烯酰胺微球乳液。  相似文献   
8.
耐温抗盐丙烯酰胺系聚合物驱油剂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志省  夏燕敏  李应成 《精细化工》2012,29(5):417-424,442
常规的丙烯酰胺聚合物在高温高盐条件下,易发生水解和热降解反应,导致溶液黏度随温度和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从而限制其应用。在聚合物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引入少量(摩尔分数小于2%)疏水基团可使聚合物的溶液呈现出特殊的流变性能,从而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能。该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不同单体单元组成的耐温抗盐型水溶性丙烯酰胺系列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并对耐温抗盐交联聚合物尤其是弱凝胶驱油体系的成胶、调驱机理以及研究状况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为原料,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PPS/SHS/AIBA)复合引发剂引发下,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分别制备出聚丙烯酰胺(PAM)、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PAMPS)和聚(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P(AM/AMPS))。通过改变两均聚物的质量配比得到系列不同比例的共混物,分别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选取1045cm-1和1650cm-1两红外特征吸收峰,以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为理论依据,推导出两吸光度(峰高)的比值与共混物中AMPS摩尔分数的倒数呈现一级线性关系,经线性回归建立标准曲线y=-0.051 36+0.056 01x,相关系数为0.997 4。该法可简便、快速地分析AM、AMPS共聚物的组成含量。不同反应时间时的共聚物组成分析表明单体共聚转化率在5.5h时即达90%以上,且反应温度较低时AM单体易发生均聚合反应,在较高反应温度时则以AM与AMPS的无规共聚合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一种国产新型反应性增容剂在PA6与ABS合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产苯乙烯-丙烯腈-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AM)为原位反应性增容剂,制备了超韧PA6/ABS合金.在m(PA6)/m(ABS)为50/50~70/30和SAM加入量为3%~4%时,23 ℃的合金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达900 J/m以上;-18 ℃的合金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达270 J/m.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原位反应性增容使PA6和ABS两相界面张力降低,并使ABS分散颗粒变小及更均匀地分散于PA6中.另外,过多的SAM用量将导致PA6与SAM间的深度反应,使体系粘度上升和ABS相难于被分散.总之,SAM用量、相界面张力和ABS分散颗粒大小是影响该合金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