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7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3—羟基丙醛加氢固定床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可用于3-羟基丙醛加氢的固定床催化剂,对加氢反应的压力、温度、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变化和催化剂活性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在一段加氢温度为30-50℃、二段加氢温度为110-130℃左右、氢气压力为6MPa、3-羟基丙醛浓度为10%-15%的条件下,催化剂的选择性达到99%以上,3-羟基丙醛加氢转化率可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又重新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初步评价其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和双环戊二烯为原料合成了丙烯酸双环戊烯基酯。实验结果表明:以三氟甲磺酸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90℃,丙烯酸与DCPD摩尔比为1.1∶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液总质量的0.1%,反应时间为4h、搅拌速率为200r/min的条件下,DCPD转化率在98%以上,DCPA选择性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3.
氯代异戊烯水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氯代异戊烯原料水解工艺进行了研究。在以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氯代异戊烯水解时发现,水解产物为异戊烯醇和甲基丁烯醇的混合物,这说明氯代异戊烯在进行取代反应的同时,伴有正碳离子的异构化反应,由此开发了一条全新的由氯代异戊烯生产甲基丁烯醇和异戊烯醇的新的工艺路线。水解反应较理想的工艺条件为:在氯代异戊烯投料量为100 g,原料滴加速率为4 g/min,NaOH用量为38 g,水用量为150 g,反应时间为70-80 min,反应温度为70~80℃和搅拌速率为500 r/min时,水解转化率可以达到99%以上,选择性则在94%以上。  相似文献   
4.
环戊醇液相脱氢本征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以Raney镍为催化剂,对环戊醇脱氢制环戊酮的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热力学分析消除了环戊酮加氢逆反应的可能性,并通过机理讨论,认为可以用指数形式来表达环戊醇脱氢速率。采用高斯-牛顿法,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参数估算,得到了本征动力学模型参数,经统计检验表明,所得动力学模型是适当的。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dcA/dt=kc2A,反应活化能为63 05kJ/mol,反应速率常数为3 1×104exp(-63050/RT)。在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脱氢微观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住宅中央空调和热水系统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事物。通过对几种空调和热水系统方案的优缺点比较及技术经济分析。认为无论从设备的使用寿命、高效节能、运行稳定性、使用灵活性、操作便利性。还是从用户计量、运行经济、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比较,水环热泵空调系统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长沙地区使用极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3-羟基丙醛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色红、色质方法对 3 -羟基丙醛 (3 -HPA)进行了结构分析 ,在确定 3 -H PA的结构后 ,在色谱上先测出 1,3 -丙二醇 (1,3 -PDO)的工作曲线 ,再利用 3 -HPA和 1,3 -PDO含量的对应关系 ,推出 3 -HPA的工作曲线。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 ,色谱测定值与试样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应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快速、可靠及准确的特点 ,可以满足丙烯醛法制 1,3 -PDO工艺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
某住宅小区空调和热水系统设计方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空调和热水系统是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出现的新事物。本文通过对几种常用空调和热水系统方案的优缺点及技术经济进行详细分析,认为无论从设备的高效节能、运行稳定、使用灵活、操作方便,还是从用户计量、工作寿命、运行经济、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比较,水环热泵空调系统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长沙地区使用具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加氢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镍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布特征、催化活性特征及其在催化加氢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3-丙二醇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1,3-丙二醇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以丙烯醛和环氧乙烷为主要原料的两种化学合成工艺的技术特征,并与以葡萄糖和甘油为原料、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对比。提出1,3-丙二醇生产工艺的改进方向在于进一步提高技术指标,降低生产成本,使得下游PTT聚酯与PET、PBT和PA66相比较更具有竞争优势,这是1,3-丙二醇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最后对1,3-丙二醇生产现状及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The present work contributed to a new developed production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isoamylene (IA) by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tertiary amyl alcohol (TAA) to the catalyst of strong acid cation exchange resin. TAA improved the selectivity of 2-methyl-2-butene (2M2B) at a high conversion level for the isomerization of IA.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results from the current IA units, the conversion of 2-methyl-1-butene (2M1B), the mass ratio of 2M2B to 2M1B and the selectivity of 2M2B were increased from 0.5474, 7.32 and 0.6864 to 0.72, 12 and 0.95, respectively, while the dimers content in the products decreased from 4.38% to below 1.0%.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IA isomerization consisted of temperature between 28 and 33°C and system pressure of 0.5 MPa, weight hourly space velocity of 8.0 h-1 with TAA mass fraction of 0.7%-0.9% in raw material. The results in lab supported bases for the developed proces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 which was later proved to be successful. In addition,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the isomerization process was speculated to propose a key step of water formation in the TAA-added isomerization process and a verifie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upport this spec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