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压喷射灌浆(下简称高喷)技术,虽是一项新技术,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其发展势头之迅,足以说明它所具有的功能、优点,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引黄工程大梁水库坝基防渗墙就是一例。本文介绍了高喷技术原理、分类、适用范围、设备、工序以及主要参数确定等  相似文献   
2.
针对江汉油区不同特点的老油田,进行"内挖外扩"中的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攻关研究,总结出了不同油藏类型的老油田进行"内挖外扩"时的油藏精细描述关键技术,其中复杂断块老油田内部开发调整(内挖)中的关键技术是精细地层对比、构造精细研究、单砂体沉积微相研究及油藏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一体化的剩余油研究技术;中、低渗透构造-岩性老油田...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坪北油田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对目的层识别出3个中期旋回。以中期旋回为单位采用顺序指示模拟方法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采用相控物性参数建模技术,利用顺序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孔隙度、渗透率的三维模型。采用逐点比较的方法.抽稀检验了沉积微相三维模型.结果表明.分三种微相类型的符合率为66.4%.只分砂泥岩的符合率为84%;利用多个实现的概率分布能够较好地预测微相分布。  相似文献   
4.
气湿对凝析气藏渗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毛细管上升法、Washburn法和自发渗吸法实验,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5、二甲基硅油GB-201、二氯二甲基硅烷等化学剂使人造砂岩岩心的润湿性向气温转变的能力及特点;用非稳态渗流法实验研究了它们对气液两相渗流的影响,并测定岩心润湿性改变前后的气、液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说明:在气/水体系中,二甲基硅油和二甲基二氯硅烷可以将强水湿表面转变为优先气温表面;在油/气体系中,二甲基硅油可以将强油湿表面转变为弱油湿或中性润温表面;与亲油、亲水表面相比,优先气湿的孔隙表面液相流动性显著增强;润湿性由液湿转变为优先气湿后,液相相对渗透率增加,液相饱和度降低,等渗点左移,气相相对渗透率减小.通过这种润湿性反转处理可以改善井眼附近的渗流环境,提高凝析气藏的生产能力.图8参9.  相似文献   
5.
胜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润湿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胜利油区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油层为例,研究了油层原始润湿性及其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了含油饱和度、韵律非均质性对润湿性的影响。研究证明,原始亲油油层,含油饱和度下降10%时,开始转向亲水;原始亲水油层,含油饱和度下降8%时,亲水性开始加强。  相似文献   
6.
P油田长61小层是该油田的主要产层,为了更准确的评价该小层的储集能力,采用储层建模软件GridStatPro建立了孔隙度分布的三维模型。建模采用的是随机模拟方法,以岩心分析及测井解释的孔隙度为条件数据。建模的主要步骤是:①数据的准备、输入及数据质量控制;②变差函数计算及拟合;③模拟参数设定及模拟计算;④模拟结果的统计分析。通过以上步骤共建立50个实现,对50个实现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原始数据的概率分布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长61小层属于低孔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0·75%,孔隙度在8%到12%的Ⅲ类储层在本区分布较为广泛,约占28%,是今后挖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油层润湿性反转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深入了解油层润湿性反转的特点并更好地应用到油田开发中,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中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油层的润湿性一般由偏亲油逐渐转向偏亲水;润湿性可以通过吸附化学剂而改变;化学剂的结构不同,润湿性反转的特点不同。润湿性反转在油田开发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对深入了解提高采收率机理,指导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江汉油区异常复杂断块油藏钟市油田油藏精细描述的主要技术,包括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沉积微相、储层预测、储层物性参数解释模型及三维地质模型等研究方法及成果,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研究成果,部署12口调整井,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证实了该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坪北油田长6储层属于湖相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坪北油田的主力产层。通过用倾角测井及微地震波裂缝监测、几何变形分析和相对地压力分析等方法点、面结合分析了坪北长6储层裂缝特征,按成因总结了三种类型,即剪切构造裂缝、层间缝和压裂缝。构造裂缝、层间裂缝不发育,作为渗流通道对坪北长6储层意义不大。压裂缝中的粒间缝与一般的孔喉所起作用相当,而超微压裂缝在原始状态下对渗流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钟市油田储层非均质严重,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十分复杂,在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基础上,应用剩余油一体化系统软件及油藏数值模拟对该油田平面及纵向剩余油进行了定量计算,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跟踪分析研究,指导了钟市油田开发调整部署。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