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四川WD地区须家河组的主要储集空间为孔隙和裂缝,储层物性横向变化大,地层非均质性强。从该地区的实钻情况来看,裂缝对油气富集起主控作用,裂缝的分布呈“包块状”,裂缝系统批次相对独立。传统的单一物探方法对裂缝识别存在着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导致该地区连续多口井钻探失败,为此,讨论了利用叠后属性分析技术、地震相分析技术、叠前P波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技术以及测井解释技术对裂缝进行综合预测,研究出一套适合裂缝检测的方法流程并应用于四川WD地区,其测试数据与实钻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代表四类不同的含气砂岩模型的分析,论述了不同类型的含气砂岩反射系数随炮检距变化的特征,为今后的AV0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纵、横波匹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镭  丁蔚楠  李珊 《石油物探》2012,51(4):367-370,407,316
纵、横波匹配在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之间承担着桥梁作用,纵、横波全面匹配涉及到时间、振幅、频率和相位等方面的匹配,而每个参数对匹配的影响是不同的。为更好地定量分析匹配的影响因素,从理论模型着手,设计了简单的地震模型,分别从纵横波速度比,纵、横波振幅差异,频率差异和相位差异4个方面分析了各参数对纵、横波匹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纵横波速度比对纵、横波匹配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相位差异和频率差异,而纵、横波振幅差异不影响匹配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气藏河道砂岩型储层气水关系复杂,叠后气水识别困难,然而叠前弹性参数在河道型储层气水识别中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根据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发现,目的层河道砂岩储层纵横波速度比具有较高的含气敏感性。因此,首先通过叠后纵波阻抗刻画河道外形特征,结合连井对比,划分河道砂组沉积微相。然后采用叠前扩展弹性参数反演得到储层弹性参数,在河道相控模式下用泥质含量预测河道岩性,在砂岩相内预测储层孔隙度,并根据储层含水饱和度关系定量划分河道砂岩纵横波速度比。最后,建立岩相-物相-流体相的相控储层气水预测标准,对储层进行气水综合识别。结果表明,该技术应用于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河道砂岩型储层,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吻合度较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加窗函数的广义S变换不仅吸收了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优点,而且可以灵活选择尺度因子对地震资料进行时-频分析。本文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地震资料频率补偿方法。该方法对地震剖面作时-频分析并提取单频剖面,结合地质约束条件,分时间选择合适的频率范围进行频率补偿。模型和实际处理结果表明了该频率补偿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在提高地震资料频率的同时避免了虚假同相轴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多次波压制问题一直是地震勘探中的难题。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遵守波动方程,由此可以用波动方程模拟地下波场来压制多次波。由于其不需要先验信息和良好的压制效果,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波动方程压制多次波近年来成为压制多次波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介绍了基于波动方程波场外推法、反馈环法和反散射级数法等几种比较成熟常见的压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的目标越来越复杂,勘探深度不断增加,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对勘探精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精确勘探开发的要求,各种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技术应运而生。为此,对小波变换分频重构、广义S变换、反Q滤波这3种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将其应用于叠后地震资料的提高分辨率处理,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但各有其缺点,在实际使用时,要根据原始地震资料的特征及具体的处理解释需要,选取合适的提高分辨率方法和适当的处理参数。  相似文献   
8.
地震信号是一种非平稳信号,时频分析法是非平稳信号分析的有效方法,用时频分析技术处理地震信号,可以较为精确地分析数据时间和频率特征。现阶段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方面的时频分析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选取广义S变换作为时频分析工具,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不同频率剖面进行对比。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广义S变换在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时频分解,我们可以根据需求提取不同的单频剖面,细致研究局部层位,识别地震剖面中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