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喇萨杏油田套损日趋严重且难以预防和预测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影响套损的开发因素。通过分析影响套损的强度、幅度、累积和结构效应,列出了压力参数、注采参数等22项开发因素,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了9项主要开发因素;通过统计各项因素与套损级别概率分布的定量关系,确定了各项因素不同套损风险级别的界限及隶属度;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区块套损风险等级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最近2 a整体符合率达71.4%,其中高套损风险符合率达75.0%。运用该方法预测套损,实现了对区块套损及开发因素的双重预警,为遏制套损上升势头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文中对潜油电泵地面与井下各部件进行了系统能耗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分析,绘制了潜油电泵系统能流图,找出了潜油电泵系统的能耗分布的规律,并依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电泵井系统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与节能降耗的具体措施,为探索潜油电泵的节能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套损一直是困扰老油田开发的难题。大庆长垣油田局部区块出现集中套损,严重影响油田生产。地质因素是导致套管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长垣油田开发区块众多,区块间地质特征差异明显,套损形式区别较大,油田南部套损更为严重。在套损地质因素分析基础上,优选出地层倾角、断层发育、砂泥界面、化石层等4项地质因素单指标,并采用确定性系数将其进行同区间量化和叠加,确定出各单指标权重,得到地质因素套损风险度。将长垣油田98个细化区块的地质因素套损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长垣油田西侧地层倾角较大,南部化石层较为发育,套损风险度高,是套损防护的重点区块。  相似文献   
4.
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技术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喇萨杏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后,针对多层非均质油层的特点及其在多种驱替方式、多套井网开发下的主要矛盾,立足于精细挖潜和综合调整,发展了层系井网调整、单砂体注采关系评价及调整、区块开发效果评价和综合调整等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及应用效果的系统总结与概括,明确了改善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的思路和对策,有力地推进了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以水驱油恒压驱替的中间结果为基础,推导在变压力驱替过程中各物理量内在的严格数学关系,认为一维水驱油变压力驱替的进行程度是由压力曲线与时间在直角坐标系中围出的面积决定的(命名为压时面积),应用该方法,能够通过解析计算而不是迭代计算确定油层物性、井距等物理量对驱替的影响,确定在变压力驱替过程中的产液、产油、含水、含水饱和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陆相多层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三大矛盾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庆喇萨杏油田为大型陆相多层砂岩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各类储层渗流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液/油比急剧上升,控含水、控递减难度日益加大。通过室内水驱油实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小井距密闭取心井及生产动态监测资料分析研究,系统剖析了特高含水期平面、层间及层内三大矛盾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三大矛盾加剧的主要因素。通过典型区块和近年检查井逐井逐层剩余油精细剖析,总结了平面、层间及层内剩余油分布特征,建立了平面、层间、层内3个层次的精细结构调整模式,并在大庆喇萨杏油田6个水驱精细挖潜示范区得到成功应用,在含水率为93% 的条件下,取得4年产油量不下降、含水率不上升的良好效果,探索出了一种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水驱精细、深度开发的新模式,为多层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