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滩海油田开发初期的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建模是油田开发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滩海油田特殊的地理位置条件,造成钻井少,各种资料获取、采集难度大,给处于开发初期的油田带来了较大挑战。以大港滩海关家堡开发区为例,提出在前期地质概念模型的指导下,多学科综合,应用随机模拟理论,采用储层约束反演与地质建模相结合,建立储层岩性模型,并在岩性模型的控制下实现储层参数建模,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提取出沿设计井轨迹方向的预测曲线成果,指导复杂结构井的钻探,利用该建模思路与成果,大大降低了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与开发风险,现场实施效果显著,其建模方法对于类似滩海稀井网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X断块为一新开发油田,目前有投产井4口,未投产井18口,为了使该区后续开发更加合理、有效,故在整体投入开发前进行了本次投产方案研究,通过开展单砂体连通状况、储量规模、合理井距、注采对应关系、断层封闭性等综合研,制定待投产井的生产层位、合理单井产能、合理生产压差。经过一年的实际开发,油田新建产能50万吨,超出原方案23万吨,认为本次投产方案总体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以黄骅坳陷明化镇曲流河储集层为例,在稀井网条件下,利用河道边缘检测等地震技术方法,结合沉积规律、生产测井资料,确定河道带展布特征,定量预测未期河道的边界与点坝位置,逐一描述单一河道分布,模拟并展现了整个地质事件连续的分布特征,同时也为井位的优化设计与方案的优化调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孔南地区孔西潜山中生界油藏、乌马营潜山奥陶系气藏,均已证实其油气来源于这套煤系地层。但对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认识和评价分析仅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此有必要对煤系烃源岩基本生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孔南地区C-P煤系烃源岩发育,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以偏腐值型为主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总体以Ⅲ型为主,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和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大港油田储集层河道砂体内部构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明 化镇曲流河储集层为例,探讨了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曲流河道砂体内点坝分布模式及规模、废弃河道及点坝的识别标志,以及点坝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进一步研究了侧积层倾向、倾角及侧积体宽度,并在单井泥质侧积层解释的基础上,以点坝内部构型为指导,结合动态分析,对泥质侧积层的井间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勘探目标向中深层拓展,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不仅发现大规模的石油资源,同时发现700多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深层烃源岩热演化与储集层物性特征的差异,决定了深层常规、非常规气藏并存,且以4 700m深度为界,该深度以下主体为致密砂岩气。利用成因法、类比法等方法综合计算,歧口凹陷古近系常规天然气资源规模超过3 500×108m3,主要分布在板桥次凹,致密砂岩气资源量为1 760×108m3,主要分布在歧北次凹中深层。通过天然气成藏条件综合评价,进一步揭示了深层优质烃源岩、高演化程度和大规模砂体三大因素有利于天然气规模富集,是深层烃类资源的主要赋存状态。板桥斜坡深层、歧北斜坡深层为深层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尤其是处于气源中心区、具有一定构造背景、砂体发育的沙二段是深层气现阶段勘探最现实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大港油田上古生界煤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分布面积近10 000 km2。烃源岩包括煤层、碳质泥岩和泥岩3种类型,总厚度100~450 m,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太原组和山西组,本溪组少量发育。煤层有机质丰度高,85%以上属于好-极好烃源岩类型,而泥岩丰度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烃源岩显微组分构成中以镜质组含量占优势,50%以上,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生气条件,同时受成煤环境的影响,主要成煤中心的煤系地层也富含一定的富氢组分,在低熟-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生油能力。上古生界在地史演化中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的改造,煤系源岩也随之经历了两次生烃过程,其中二次生烃范围分布广,资源规模大,是潜山勘探的重要区域。按照构造演化分类,油田内发育4种埋藏史类型,即早埋晚抬型、早抬晚埋型、持续深埋型与稳定埋藏型。除早埋晚抬型之外,其他3类均具有二次生烃条件。经多年的勘探,在二次生烃范围内,相继在孔西“古生中储型”和乌马营潜山、埕海潜山、王官屯潜山“古生古储型”原生油气藏实现了潜山勘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9.
在油田滚动勘探开发过程中,通过油气层评价不断发现新的油气藏是大港油田近年来增储上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老井复查为基础,对低阻油气层的分布、成因、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明确了北大港低阻油气层主要分布在明化镇、馆陶和东营组及滨海地区的沙河街组,确立了低阻的成因主要是受泥浆侵入和岩性因素影响;提出了不同成因类型低阻油气层解释评价的适用方法,并通过应用实例对评价效果进行了分析,其研究成果对提高该区油气层复查的成功率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底水油藏采出程度较低,开发效果不理想,如何进一步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是油藏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的追求与奋斗的目标。以大港埕海油田庄海8馆陶组底水油藏为例,通过对经验与教训的分析,开展了非均质底水油藏中不规则井身轨迹的水平段压降、流量等沿程分布规律的研究,定量描述底水油藏水平井水平段内部流量及压力的分布,明确底水锥进规律。以此为基础进行水平井优化设计,结合储层分布、水平井完钻轨迹、油藏波及动用范围,提出水平井防砂完井分段采油技术方式,实现长水平段内生产压差有效控制,实现了水平段内均衡的采油。理论与实际生产证明,水平井分段开采是不分段开采产量的2倍以上。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开采技术的研究与试验,起到了控水增油的效果,为国内外此类油藏水平井改善开发效果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