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地震资料,结合区域对比分析,对西沙海域生物礁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平面上生物礁主要分布在岛礁区、盆地内部构造凸起带和盆地边缘隆起区。岛礁区发育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生物礁,未被碎屑沉积地层覆盖,不具备成藏条件,是无效勘探区。盆地内部构造凸起带发育中新世和上新世生物礁,与构造高点匹配,礁基以下发育砂岩储层,成藏组合为构造—碎屑岩—生物礁复合型油气藏,具有近油源、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和生储盖配置关系好等特点,是最有利的勘探方向。盆地边缘隆起区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基底之上发育中新世、上新世和/或更新世生物礁,成藏组合多为单一的生物礁型油气藏,有时可能形成基岩潜山—生物礁型油气藏,这类圈闭虽然远离油源,但油气可以通过断裂、不整合面、渗透地层等输导系统长距离运移至储层,因此这类油气藏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历经50多年勘探,辽河探区整体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老区如何持续获得勘探新发现,是解决资源接替矛盾的首要问题。“十三五”期间,以老资料重建为基础,以“两宽一高”等新技术为手段,以构建新的油气藏模型为核心,对辽河探区各凹陷开展“整体认识、整体评价、整体部署”全方位勘探,发现了陡坡带砾岩体油藏、深层超压火成岩油藏、洼陷中心页岩油藏、残留型中生界潜山油藏、中浅层复杂断块油气藏五大勘探领域,落实了1个亿吨级、8个千万吨级规模储量区带。“十三五”勘探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突破理论、优化技术,高成熟探区勘探仍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辽河盆地滩海地区东营组沉积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岩心、钻井、地震等资料,运用现代沉积学的思路和方法,对辽河盆地滩海地区古近系东营组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东营组沉积时期滩海地区共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湖泊、滩坝以及湖底扇6种沉积类型。沉积体系的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受控于构造背景和湖平面变化。东营组三段沉积时期盆地沉降幅度大,为湖盆扩张早期,研究区沉积相以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为主;东营组二段沉积时期为湖盆扩张时期,但构造活动减弱,湖盆变浅,研究区沉积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滩坝为主;东营组一段沉积时期为湖盆收缩期,除局部深凹为滨浅湖-滩坝沉积外,广泛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4.
富油气坳陷深化勘探做法和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坳陷在渤海湾盆地中以富油气坳陷著称,尽管辽河坳陷勘探程度很高,但是我们以“富油气理论”为指导,思维创新,在低潜山、火山岩、岩性油气藏等领域坚持勘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思维创新、认识转变、加强地震资料品质、发展主导技术、完善管理等方面,论述了辽河油田勘探取得成功经验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辽河滩海地区西部凹陷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心分析和测井标定综合分析表明,辽河滩海西部凹陷发育沙三段和沙一二段两套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海南洼陷带。油气输导层主要由断裂(带)、连通的砂砾岩体和不整合面构成,它们或单独、或组合,控制着主要油气富集带的油气输导及聚集成藏。复合圈闭带控制着复合油气聚集带的形成,各复合油气聚集带的成藏条件相互匹配,形成特征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气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潜山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 ——以辽河坳陷为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近年来,辽河坳陷潜山油气藏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由寻找成藏条件相对明显的高、中潜山向寻找埋藏更深、更隐蔽、更复杂的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转变.从基底构造活动、潜山类型、岩性及储集层特征、生烃系统、输导体系等多角度探讨了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同时,充分考虑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特点,紧密结合勘探实践,从潜山与油气的关系入手重新建立潜山内幕油藏实用分类方法,大大拓宽了潜山找油领域,形成了具有低幅度、多期裂缝、多油源充注特点的潜山内幕目标成藏模式.通过对辽河坳陷低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理论的研究与勘探实践,2001-2006年,低潜山和潜山内幕累计上报三级储量分别达2.54×108t和1.76×108t,为辽河油田增储稳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图7表1参2Z  相似文献   
7.
辽河油田已经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需深入开展中浅层精细勘探工作,以提高勘探效益。近年来,针对辽河坳陷中浅层勘探程度高,小断块、薄砂层、复杂油藏发育的特点,通过开展区带优选、创新地质认识、精细目标刻画,由大层构造解释向层间微幅度构造精细刻画转变,由叠后地震反演向叠前/叠后地震联合反演延伸,多学科联合攻关挖掘勘探潜力,勘探开发一体化快速建产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了老区周边、老区新层系勘探新发现,发现了多个千万吨级优质储量区块。勘探实践表明,提高中浅层优质储量发现程度是效益勘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流体历史分析法通过研究成藏流体的来源和运移路径、油气充注过程和充注历史等,从流体演化的角度来动态揭示油气成藏机理。应用该方法研究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欧利坨子地区油气运聚史和运聚模式,认为该区油气存在两期成藏:第一期为渐新世中期即东营组沉积早期,主要为低熟油;第二期为东营组沉积末期以后。主要为成熟油。油气运聚模式主要以垂向为主,短距离的侧向运移为辅。  相似文献   
9.
辽河西部凹陷曙光—雷家地区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资源丰富,发育潜山油气藏和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结合地质背景分析,对隐蔽油气藏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隐蔽油气藏主要受构造—沉积环境、有效烃源岩、断层、不整合及砂体输导层等几个因素控制,其中构造—沉积环境控制了潜山和特殊岩性体的形成。平面上隐蔽油气藏围绕生烃洼陷展布,纵向上沿断层或不整合面分布;主要生储盖组合决定隐蔽油气藏的分布层位;在洼陷带、斜坡带和凸起带这3个不同构造区带,发育的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10.
辽河坳陷兴隆台—马圈子潜山带综合地质解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隆台—马圈子潜山带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潜山含油气性复杂,其勘探受到地震深层资料品质的制约。2004年,在该地区部署了重磁电勘探工作,基本落实了中生界地层分布和厚度变化,预测马古2、马古3井太古宇顶面埋深与实钻误差只有十几米。对新钻井的后期追踪证实,重磁电资料地质解释成果与钻井结果基本吻合。由此说明,重磁电震综合勘探能够提高成果的可信性与精确度,可以解决单一地震方法无法解决的复杂地质问题。同时指出勘探方向应指向潜山带的东北—西南延伸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