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KO5-2-9所产表面活性剂能将水的表面张力降至26.6 mN/m,对柴油的乳化指数为72.6%,临界胶束浓度(CMC)为85.82mg/L。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该表面活性剂为一 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以表面张力(ST)和乳化指数(E24)为评价指标,对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化学表面活性剂 对温度、矿化度和酸碱度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高温、高矿化度以及高碱度的极端环境下仍具有较 高的表面活性和乳化能力,较化学表面活性剂更具优势。生物表面活性剂物理模拟驱油实验提高采收率8%以上, 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采用固体微生物菌剂对该土壤进行生物修复,考察了最优修复条件及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石油烃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是以粉砂为主的灰漠土,含水率低,含油率高,弱碱性,土壤中三大营养元素(氮、磷、钾)的有效含量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最优修复条件为土壤孔隙度55%、含水率25%、固体菌剂添加量5%、氮/磷摩尔比10、生物表面活性剂添加量05%,在此条件下经过60 d的生物修复,含油率由最初的407%下降到181%,降解率为5553%,小于C27的正构烷烃得到了明显的降解,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单靠改善外在环境条件进行生物刺激,无法有效去除石油烃,添加微生物菌剂进行生物强化是去除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