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对渗透率曲线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分析和预测油藏驱替动态。心不可少的试验资料。探讨了用稳态法和非稳态法测定聚合物溶液阳谷非牛顿原油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考虑到驱管液与被驱香波的非牛顿效应,用非线性幕律流体的运动规律对稳态法和非总态法作了修正,使其更加合理地测定出聚合物溶液驱替非牛顿原油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对两种方法测定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作了分析和对比,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预测油气田产量的数学模型, 但这些预测模型应用于某些油气田的产量预测时, 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此, 笔者提出了油气田产量预测的校正方法, 这一研究弥补了以往产量预测模型的不足。实践结果表明, 经校正后的预测模型,与其它预测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含水率与时间关系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藏条件作不同假设,可以建立不同数学模型,对一些油藏开发经验公式进行理论证明,并探讨其适用条件。建立了已见水油藏含水率与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假设条件为:①总容积不变,只包含油、水两相流体;②产水递增率与产油量递减率之和为经验常数;③平均含水饱和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用该模型对相对渗透率比值与饱和度的经验关系式进行理论推导,由于油和水的粘度只是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函数,不随其饱和度而变化,因此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其比值是常数。据此认为,相对渗透率比值与饱和度的经验关系式适用条件为:油、水两相同时渗流,产量递减不明显,产油量递减率与产水递增率之和为常数。用含水率与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预测二连阿南油田的综合含水率,在油田全面含水稳定生产的情况下,预测的含水率与实际数据符合较好。图2参5(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4.
蒋明  宋富霞 《试采技术》1998,19(3):24-27
合理配置量是注水开发油田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根据注水开发油田特有的水驱曲线关系式,推导了一种利用配产量确定注痧量的新方法,并给了计算实例。该方法对油田实际配产工作有一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驱特征曲线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水驱特征曲线在油藏工程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油藏工程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资料。作者详细推导了用水驱特征曲线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公式,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实例,并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方法得到的相对渗透率是具有代表性的,能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Usherģ�͵�����������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油气田开发中,产量、累积产量和可采储量的预测始终是油气藏工程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油气田中长期开发方案的编制与调整。通过对Usher模型微分方程式的分析,指出目前用于油气田产量预测的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是Usher模型的两种简化形式;首次推导了Usher模型用于油气田产量、累积产量、可采储量和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时间的预测数学模型;讨论了3个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特征;阐述了Usher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具体实例中加以应用。实践结果表明,Usher模型比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具有同等或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油气田大量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油气田产量与累积产量平方的比值和开发时间存在着相当好的半对数直线关系。基于这个规律,推导建立了油气田产量、累积产量、可采储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时间的预测模型,阐述了参数的估计方法,并与其它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中提出的预测模型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产量递减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搞清油田产量的递减规律,是油藏工程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文中指出文献「3」中存在的疏忽,提出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判别产量递减类型的方法。阐述了各种产量递减类型以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判别的过程,并在实例中加以运用,得出了与其它分析方法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油气田大量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油气田产量与累积产量平方的比值和开发时间存在着相当好的半对数直线关系.基于这个规律,推导建立了油气田产量、累积产量、可采储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时间的预测模型,阐述了参数的估计方法,并与其它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预测模型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高含水期油藏储集层物性变化特征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华北油区的5个主力高含水期砂岩油田不同沉积微相带上选取了具有可对比性的292块岩样,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技术、密闭取心井分析技术和示踪剂监测技术,对储集层物理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曲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物性相对较好,长期水驱后变化幅度较大,其渗透率和孔喉半径分别升高了38%和17%,排驱压力和粘土矿物含量分别约降低了23%和24%.河口坝和近岸滩坝储集层物性较差,长期水驱后其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渗透率和孔喉半径分别升高了17%和12%,排驱压力和粘土矿物含量分别约降低了11%和17%.各种储集层敏感性减弱,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油层润湿性主要从弱亲水变为强亲水。该研究成果在制定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调整方案、选择注采调整措施及设计三次采油方案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