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GJC构造须四下亚段油藏是目前川西地区甚至四川盆地在上三叠统所发现的惟一油藏,通过对其储集层段作铸体、电镜扫描、阴极发光、压汞等特殊分析鉴定和孔渗饱等常规分析化验,明确了须四下亚段的岩性以中粒或细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中粒岩屑石英砂岩或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主要为一套辫状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孔隙以粒内溶孔和杂基内微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岩、残余粒间孔、超大溶孔及特殊的粒缘孔;孔隙结构为小孔微候;微裂缝发育,提高了GJC构造须四下亚段储层的储渗性能;须四下亚段储层是低孔低渗孔隙—裂缝性储层。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分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的研究,对四川盆地二叠系进行重新划分。四川盆地生物组合与中国南方海相生物具有可对比性,同属一个生物大区,但生物地层发育不全。下二叠统仅在龙门山局部地区残存,厚度较小,盆地内普遍缺失;中二叠统下部缺失第一个蜓带,冷坞阶在盆地内大部分地区缺失。与原划分方案相比,P/C界线由原不整合接触变为连续沉积,P1/P2及P2/P3之间均为区域不整合接触,P/T之间为连续沉积。从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的关系看,栖霞组包含了栖霞阶及祥播阶下部,茅口组包含了祥播阶上部、茅口阶及冷坞阶,龙潭组对应于吴家坪阶,长兴组对应于长兴阶。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及邻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海槽的深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四川盆地及邻区广元-旺苍、城口-鄂西、开江-梁平海槽是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P3-T1f)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区.该区上二叠统上部大隆组是硅质岩、硅质泥岩、硅质灰岩组合,含放射虫、有孔虫等化石,厚12.5~29.0 m,为海槽裂陷期凝缩沉积.三叠系飞仙关组下部为远洋沉积的暗色泥岩、微晶碎屑灰岩和重力流沉积的浊积岩、角砾灰岩组成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厚50.0~300.0 m,是裂陷期后的海槽充填沉积.海槽相区沉积在晚二叠统世末达到最大海泛面沉积了大隆组.海平面缓慢下降期沉积了补偿充填性质的飞仙关组深水碳酸盐岩.海槽相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深水沉积物的有机碳平均值高达6.21%,是良好的烃源岩.但在海槽相区上二叠统不发育生物礁,飞仙关组缺乏鲕粒岩.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内发现大隆组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四川盆地广元-旺苍海槽、城口-鄂西海槽和开江-梁平海槽具有相同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沉积相序组合,它们在长兴晚期-飞仙关早期都是深水沉积区。其中前者上二叠统顶部是由含放射虫、骨针、有孔虫和腕足等二叠纪生物化石的硅质岩、硅质灰岩和硅质泥岩等组成的大隆组。而在此之前深埋于地腹中的后者一直没有识别出大隆组。最近通过钻井地层测井对比分析和钻井岩屑薄片研究发现开江-梁平海槽区飞仙关组底部高自然伽玛、低电阻层段是由含放射虫、腕足、有孔虫等晚二叠纪生物化石的硅质岩、硅质灰岩、硅质泥岩组成,应划分为上二叠统大隆组。开江-梁平海槽区大隆组厚12.5~33.5 m,平均有机碳含量达3.88%,是优质的烃源岩,与海槽相邻的台地边缘相带是大中型气藏的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