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油田潜山地层压力系数低,裂缝、溶洞发育,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漏失严重,因此研究和评价了一种可循环泡沫钻井液体系,并在该地区探井和开发井中首次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可循环泡沫钻井液的密度低,可在0.6~0.99g/cm3范围内调节;稳定性较好,稳定时间远大于24h;抗温达150℃;对岩心的封堵率均在75%以上,能显著提高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使其均在70%以上,油层保护效果好;满足潜山地层的勘探开发、钻井、录井和测井等各项作业的要求,地层不溢不漏,钻井作业安全、顺利,对低压和衰竭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井眼开窗侧钻水平井技术在秦皇岛32-6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陆地油田应用实践表明,采用小井眼开窗侧钻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低效井、无效井及关停井上部套管,减少施工井段,节省成本,提高剩余油的开采效果,恢复停产井生产能力。针对秦皇岛32-6油田E15H1井小井眼开窗侧钻作业面临方位测量难度大、易卡钻、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钻井液性能要求高及完井筛管串粘卡风险高等技术难点,开展了小井眼套管开窗侧钻、造斜段和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液性能控制及完井防粘卡等关键技术研究,顺利完成了该井小井眼开窗侧钻作业,为海上油田挖潜增储、延长老油田生产寿命提供了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5.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宣传贯彻《辽宁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总结2011年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经验,部署2012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越林副厅长莅临会议并将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并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6.
崔国杰 《汽车零部件》2013,(4):90-92,76
对转向系统的发展做了简要回顾,在分析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Φ177. 8 mm尾管作业风险高,早已是钻井行业公认的难题,直到近几年旋转下尾管技术逐渐趋于成熟,才使尾管下入的成功率得到较大提高。而普通套管扣抗扭强度难以满足旋转下尾管作业要求,若使用高扭矩套管则费用昂贵,大幅度增加作业成本。介绍了扭矩环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使用优势,并在实验室验证了扭矩环多项参数的合理性。为节省成本,首次在国内海上油田引入了扭矩环,且在垦利某油田三口大位移井作业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扭矩环不仅解决了常规套管扣无法满足旋转下尾管技术的问题,而且节省近60%的套管成本,为现场安全、高效完成作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渤海油田的降本增效开发做出了贡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深井超深井钻井过程中,受井眼狗腿度、机械钻速、顶驱转速等因素影响,技术套管的磨损问题不容忽视,严重时将会导致其抗外挤、抗内压强度明显降低,对井筒完整性造成极大隐患。为此,结合SK1井?244.5 mm技术套管磨损原因深入分析,利用套管“磨损-效率”理论模型,建立了套管磨损量及剩余壁厚的预测方法,指出套管磨损严重位置通常发生在狗腿度较大的井深处,且随顶驱转速增加和机械钻速降低,套管的磨损量明显增大。通过将磨损套管分别简化成具有内壁不圆、不均度的含缺陷套管及“矩形槽”套管,建立了磨损套管的剩余抗外挤、抗内压强度计算方法及全井段剩余强度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分析表明,当顶驱转速高于100 r/min、机械钻速低于0.87 m/h时,SK1井?244.5 mm套管的抗外挤最小安全系数将会低于1.0,需采取合理的钻井提速及防磨措施,以保证技术套管的强度安全。研究成果对于今后深井超深井的套管柱安全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渤海油田渤中区域中深层探井主要目的层为中生界潜山,该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恶劣,压力系统复杂,作业风险高,伴随着本区域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渤海油田现有常规井身结构已不能满足多必封点封隔及多层测试要求,有必要对非标准尺寸井身结构开展探索性研究.首先对本区域地质情况及三压力条件进行了说明,对前期探井复杂情况进行了回顾,结合本次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渤海油田渤中区块裂缝性储层的单井产能,降低开发成本,进行了鱼骨刺形多分支孔增产技术试验。鱼骨刺形多分支孔增产技术具有增产工具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平台负担小的特点,适合于海上平台作业,实施后可从主井筒向储层一次性钻成多组长12 m的分支孔,能够穿透近井污染带,沟通近井地带的油气流动通道,提高单井产量,在裂缝性储层增产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首先,通过地面试验分析了裂缝性硬地层岩石的可钻性和分支孔眼轨迹的可控性;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水力参数和施工方案,并在渤中区块某探井进行了井下试验。该探井实施鱼骨刺形多分支孔增产措施后,比采气指数提高29%以上,日产气量提高2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鱼骨刺形多分支孔增产技术可以提高渤海油田渤中区块裂缝性储层的单井产能,且该技术成本低,为渤海油田渤中区块效益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