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运用电位滴定法对水中Ca2 ,Mg2 ,Cl-及F-离子进行测定,利用化学计量点时电位的突跃来确定终点.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可用于环境监测之中.  相似文献   
2.
新疆野生沙棘种仁蛋白的提取和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沙棘种仁蛋白的最大提取率为目标,研究了碱溶酸沉法提取沙棘种仁蛋白的工艺,并分析了其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沙棘种仁蛋白等电点为pH值4.5;沙棘蛋白的优化提取工艺参数为:pH值10.0,提取温度45℃,料液比1:2(1(m/V),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沙棘种仁蛋白提取率为81.8%,干燥成品中中蛋白质量分数为86.21%.沙棘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是一类较优质的植物蛋白质资源,有待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萃取新疆孜然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新疆孜然精油的最大提取率为目标,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孜然精油的提取工艺,分析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孜然精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的提取条件: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孜然精油的萃取得率为3.46%。对超临界萃取孜然精油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和GC-MS分析表明,超临界萃取新疆孜然精油工艺稳定可靠,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不同产地的野生沙棘为试验材料,提取其种仁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采用微量定氮法和分级提取法测定粗蛋白和分离蛋白,并对蛋白质和氨基酸进行了营养分析.  相似文献   
5.
克拉美丽气田是新疆油田公司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发现的首个1000亿方级的大型火山岩气田,前期测试及生产资料表明气藏储层物性平面变化大,渗透性差,常规的回压法产能试井耗时长,天然气消耗大,修正等时试井延续测试期间流压很难达到稳定,影响气藏产能分析与评价。本文采用修正等时试井资料处理新方法来分析解释低渗透火山岩气藏修正等时试井资料,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处理低渗透气藏产能测试资料的可靠性,为分析评价火山岩气藏产能大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葡萄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硝酸铝显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葡萄叶总黄酮的含量、吸附量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通过静态及动态实验,筛选出理想的吸附树脂,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葡萄叶总黄酮富集分离的优选操作条件。结果 D-101树脂是吸附葡萄叶提取液中总黄酮较理想的树脂,对其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最佳吸附p H值:p H=3,洗脱剂浓度:70%的乙醇,最佳上样流速:0.8 m L/min,最佳上样液浓度:65.65 mg/L,最佳解吸流速:0.8m L/min。结论 D-101树脂对葡萄叶总黄酮的吸附量大,解吸容易,环境友好,确定的吸附与洗脱条件简单可行,此工艺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骆驼刺与刺糖水提物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为兽医临床防治动物胃肠道疾病筛选植物药及安全使用剂量选定提供依据。方法回流提取骆驼刺与刺糖水提剂,用硫酸阿托品与氯化氨甲酰甲胆碱分别建立抑制小肠运动和促进小肠运动的病理模型,骆驼刺及刺糖水提剂分别以高、中、低3种剂量给药,以葡聚糖蓝的推进距离与小肠总长的比值计算小肠推进率,观察骆驼刺及刺糖水提剂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骆驼刺及刺糖水提物明显促进小鼠小肠运动的同时,拮抗阿托品对小肠运动的抑制,骆驼刺水提剂高、中、低剂量的促进率分别为22%、16.39%、16.07%,刺糖水提剂的促进率分别为30.83%、24.92%、25.12%。同时抑制氯化氨甲酰甲胆碱对小肠运动的促进作用,高、中、低剂量的骆驼刺水提剂抑制率分别为12.99%、23.2%、23.36%,刺糖水提剂的抑制率分别为8.61%、13.41%、27.47%。结论骆驼刺与刺糖水提剂对小鼠小肠运动具有双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通过有机合成教材内容体系的系统地比较、分析和归纳及教学实践结合,对有机合成教材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索,并在充分体现了教材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对有机合成教材体系的基本框架模式提出了改革建议。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验证,该教材体系基本解决了有机合成教材的使用和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有机合成的根本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及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方法及工艺条件,并进行包合物的鉴定及溶解度测定。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超声波法和研磨法比较包合物的制备效果;溶液搅拌法的包合物制备工艺以包合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投料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及溶液p H值对包合物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采用薄层鉴别法及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通过比较包合物得率,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槲皮素-β-CD和槲皮素-HP-β-CD包合物更好;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投料摩尔比为1:1、制备温度为60℃、制备时间为2 h、溶液p H值为7;在此条件下制备槲皮素-β-CD包合物的平均包合得率为66.22%,制备槲皮素-HP-β-CD包合物平均得率可达71.49%;槲皮素-β-CD包合物溶解度为26.94μg/mL,槲皮素-HP-β-CD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可增加到2224.21μg/mL。槲皮素在0.8~6.4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溶液搅拌法使槲皮素与环糊精衍生物形成包合物,且明显增加了槲皮素在水中的溶解性,有利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并提高了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