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杏北开发区套损成因机理新认识及套损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阐述了杏北开发区通过对异常高压层、合理注水压力以及嫩二段底部岩心和岩电特征,在油层和非油层部位套损成因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确定了杏北开发区油层、非油层部位套损的成因、易发生套损的具体位置以及套管损坏的形态.同时,依据取得的认识,在嫩二段底部成片套损防治、异常高压层的普查及治理、注水压力调整等方面采取了配套做法及治理效果,为杏北开发区今后的套损防治工作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驱阶段提高采收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测聚合物驱开发指标,根据实际生产数据,综合应用驱替特征曲线和经验回归方法,建立了聚合物用量与提高采收率变化规律的预测模型。并对A油田39个一类油层和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区块进行拟合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在半对数坐标系下,聚合物用量与提高采收率成线性关系;在聚合物驱的含水稳定阶段与含水回升阶段,该方法预测精确度较高,提高采收率绝对误差为0.01 % ~0.58 % ,相对误差为0.09 % ~6.24 % 。该预测模型能够应用于聚合物驱的长远规划与年度规划,也可用于聚合物驱开发调整措施效果评价和确定单井组转后续水驱时机。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经过多年研究与工业应用,开发技术日益成熟,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但是,随着开采对象油层条件变差、污水稀释体系应用规模不断扩大,聚驱开发效果和效益逐步变差。为此,以聚驱提效为目标,开展了二类油层层系井网优化设计技术、分层次对标评价体系、注入参数匹配关系图版、精准跟踪调整技术规范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了优化提质提效配套技术体系,深化了聚驱开发规律的认识,指导了方案的优化设计和精准的跟踪调整,探索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新途径,促使开发效率明显提高,吨聚增油量由37.2 t逐步提升到55.5 t,干粉用量年节省13%,二类油层提高采收率达到了14.65百分点,多创经济效益138×10~8元。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优化水驱调整方案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通过在典型区块开展以相控三维地质建模、微机机群并行油藏数值模拟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学科油藏研究,进一步细化、量化了对储层和剩余油分布的描述,深化了对特高含水期油藏油水复杂分布的认识程度,其研究成果在优化水驱调整挖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油田的声波测井曲线对储层与非储层的响应差异不明显,因此选择对储层反映明显的自然电位曲线替换声波曲线,即利用相邻井的时深关系把自然电位曲线重构成具有声波曲线量纲的新曲线。在此基础上,将测井曲线的高频信息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三维可视化的优点有机结合,进行井约束地震反演,对井间储层进行预测。反演结果表明,4 m以上砂体识别率为97.9%,主力油层井间河道砂体分布准确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6.
由于侧斜修井技术在套损井上的应用,使因深部油层井段套损严重而难以修复的套损井恢复了生产,不但改善了套损井区的注采关系,还降低了投入成本。为此,在目前侧斜井工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侧斜修井技术原理、工艺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充分挖掘单砂层剩余油潜力为目的,从井网、井区、井点等不同角度研究了采油井侧斜修井及侧斜方位的合理确定方法,指出侧斜方位的确定应在确保侧斜井与原井或周围邻井不相碰的同时力求较高的目的层钻遇率,应满足挖掘剩余油潜力的方位钻井设计要求。按该方法设计投产16口油井,目的层钻遇率达到100%,为有效实施套损采油井的侧斜修井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微乳液驱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流量计量仪,通过“压差⁃流量”法,精确测定了低渗透油藏水驱和微乳液驱的启动压力梯度,深入分析了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重点研究了微乳液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的“压差⁃流量”曲线是一条上凹型曲线,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呈乘幂关系,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的减小而增大,水驱平均启动压力梯度为0.050 MPa/m,微乳液驱平均启动压力梯度为0.039 MPa/m。微乳液之所以会有效降低启动压力梯度,是因为它能够显著降低界面张力,减小了边界层的渗流阻力。微乳液界面张力越低,启动压力梯度也就越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