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煤层气单井产量差异性强,实际开发效果与预期差距较大.分析微构造对煤储层地质条件和对煤层气开发生产的影响,剖析不同微构造部位压裂改造效果、压降漏斗形态、煤粉产出、气水动态对地质-工程因素的响应,讨论"动态气藏"形成及微构造控藏机理,明确了微构造的控产特征.研究表明:微构造、煤层气地质条件与开发动态特征的耦合作用,造就了不...  相似文献   
2.
轮南吉拉克地区三叠系TⅡ2 4 小层表现出强速敏效应,且速敏损害率高值主要集中于TⅡ2 4 小层的上部(TⅡ2 4-2 单层和TⅡ2 4-1 单层),垂向差异特征明显。通过显微薄片观察,结合 X 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和毛管压力曲线测试分析,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探讨引发层段内强速敏效应的形成机理。 研究认为,含量较高的黏土矿物以及岩浆岩岩屑的溶蚀残余颗粒,是研究层段内易迁移微小颗粒的主要来源,而孔喉结构参数也表明研究层段内孔喉连通性整体较差,这两方面因素是强速敏效应的主控因素;另外,上述控制因素在垂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黏土矿物相对富集于 TⅡ2 4 小层的上部,而孔喉连通性也在TⅡ2 4 小层的上部相对较差,两者共同构成了速敏损害率垂向差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