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能源动力   4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针对尕斯N1-N2^1油藏,应用概率统计法对储层物性下限进行确定,分别应用古油产状分布统计法与经验统计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应用四性关系进行验证,以取得准确的储层物性下限。  相似文献   
3.
针对油砂山油田,应用毛管压力资料对储层类型进行分类,做孔喉半径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关系图,得到孔喉半径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关系,通过毛管压力资料求出最小流动孔喉半径,从而求得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下限值。  相似文献   
4.
实验条件下,用马来酸酐对β-环糊精进行了改性.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AMPS)和改性β-环糊精(MAH-β-CD)为原料,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水溶性纳米复合材料(AAMC-S1).在性能评价实验中,与聚合物AM/AMPS/MAH-β-CD(AAMC-S0)相比,AAMC-S1纳米复合材料在增稠性、耐温性、耐盐性和抗剪切性等方面表现良好.无机纳米SiO2的引入使AAMC-S1结构具有刚性,其网络结构更加致密.基于室内驱替试验,AAMC-S1纳米复合材料的阻力系数(RF)为22.31,残余阻力系数(RRF)为5.58,而AAMC-S0的阻力系数及余阻力系数为17.71和2.73.提高采收率试验表明,AAMC-S1可显著提高原油采收率13.25%,而AMC-S0仅为7.12%.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深层储层岩石成分复杂,物性相对较差,钻井液密度大、侵入严重。用石英砂岩交会图骨架值参数法计算的孔隙度误差较大,钻井液的高侵使计算的含气饱和度偏高,造成油气层的误判。岩石颗粒密度分析认为,储层为非纯石英砂岩,含有高密度碎屑颗粒。采用了基于岩石颗粒密度实验的零孔隙度骨架参数选取方法,所得参数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提高了孔隙度计算精度。通过采用视地层水电阻率法和反映储层结构与孔隙大小的变m值方法提高了测井解释符合率,解决了流体性质识别问题,从理论上证明了视地层水电阻率方法能消除钻井液侵入对饱和度计算的影响。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成都某单位,使用的一台KZL4—13—AⅡ型蒸汽锅炉,投入运行不到一年,发生了蒸汽从上人孔圈焊缝中喷射出来的事故。经查,是人孔圈与锅筒连接处的焊缝产生了裂纹,最后不得不紧急停炉,进行检修。查原始资料,该炉做过水压试验,试验压力16.25kgf/cm~2,保压5分钟,是什么原因使锅炉上人孔圈产生裂纹而造成锅炉泄漏事故的呢? 检查人孔圈焊缝裂纹,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魏国  张审琴  侯淞译 《测井技术》2015,39(2):213-216
非常规储层的矿物成分多样,岩性非常复杂,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及元素俘获谱测井评价岩性困难。岩性扫描测井能够测量地层中常见的元素,包括以往难测的镁、铝、钾、钠和碳等,为复杂矿物成分的计算和岩性识别提供了基础。介绍了岩性扫描测井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利用岩性扫描测井得到的元素干重计算出的矿物成分与岩心分析结果一致性很好。对青海油田的岩性扫描测井实例进行了分析,区块内好的储层为黏土、碳酸盐岩含量都较低的砂岩,储层的物性随黏土、碳酸盐岩含量的增加而急剧变差。半深湖-深湖沉积的富含碳酸盐岩的泥岩是区内好的烃源岩,滨浅湖相的泥岩有机碳含量较低,是比较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0 前言在沪的某中外合资企业,自1990年起,连续购进两台角管式锅炉。该型式锅炉由国内一家锅炉厂引进国外图纸仿造,并由在册锅炉安装单位承包安装。锅炉有产品质量证明书,也有锅炉安装竣工合格单,锅炉总体验收及水压试验合格。但其中一台锅炉,在投入运行不到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就发生了严重的缺水事故。事故导致了锅炉大部分受热面管子被烧塌,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黄瓜峁地区储集层岩性混杂,既有碳酸盐岩、碎屑岩,又有砂、泥、碳酸盐矿物混积的岩性,储集层厚度小,利用常规测井曲线无法有效识别岩性。利用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I)测井和岩性扫描(LS)测井可以较好识别出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进而确定储集层岩石类型。利用钻井岩心、LS测井、FMI测井和常规测井综合刻度,识别出4种沉积微相类型,并总结了不同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藻席在LS测井上碳酸盐矿物含量一般大于80%,FMI测井具有高亮杂乱或絮状反射特征,常规测井表现为超低自然伽马和低自然电位;灰云坪在LS测井上碳酸盐矿物含量大于50%,FMI测井为弱—强层状,常规测井表现为低自然伽马、低自然电位和中—高电阻率;砂坪在LS测井上长英质矿物含量大于50%,FMI测井为块状结构,常规测井表现为低自然伽马和低—中电阻率;泥灰/云坪矿物成分复杂,砂、泥、碳酸盐矿物互层,LS测井曲线齿化严重,FMI测井为强层状,常规测井表现为中—高自然伽马,曲线呈齿状。基于测井相对黄瓜峁地区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开展刻画,其研究结果对明确该区有效储集层展布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沉积特征上的近源、浅水、河道化等沉积特征,确定为浅水辫状三角洲沉积,工区处于三角洲前缘部位,主要的储集体为分流河道砂和席状砂,以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在对主要砂层砂体分布的叠加图分析基础上,确定了砂体发育最好的部位处于工区的中部部位,据此部署了4口滚动勘探井,结合圈闭要素分析,确定工区东南部的构造部位的井为优选井,主要进行有利构造的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