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由于相应配套技术与设备缺乏的原因,我国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开采还不够完善,如何确保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开采的安全生产,提高开采效率和开采质量,是煤矿开采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在对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开采关键技术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益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用行波法计算高杆塔反击形式的绝缘闪络是较为方便的。这时,杆塔应作为一个“波阻抗”来处理。波阻抗用引号括起来是强调与水平导线的波阻抗的差别。对于后者,Z=(?)L_o/C_o,意义明确,而杆塔波阻抗只是借用波阻抗的名义。但为了书写方便,以下皆略去引号。1977年初我们首次用单次脉冲方法对1/50的模型塔进行了实验,78年又改用重复脉冲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了不同引线方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本文是上述两个阶段的工作总结。关于反击计算中其它的一些附加参数如感应分量等将编写另外的报告。  相似文献   
3.
张自成  姜远禄 《辽宁化工》1999,28(3):171-172
主要介绍采用在聚酯 多元聚合成中,引入含得核及阻燃基团的结构等方法,使合成的聚氨酯 泡沫在瞬间达到耐1500℃以上的烧蚀,并具有阻燃自熄及及高的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4.
<正> 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弹性体(简称TPU),1950年B.F Goodrich实验室的Schollenberger等人开始研制,并在1958年定名为Polyurethane Vc,后经改良,于1961年才以Estane Vc商品名投入市场。1965年日本也开始商品化。 TPU一经问世,便引起人们极大的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酰胺在水溶液中的热氧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丙烯酰胺具有絮凝、增粘等优异性能,近年来被广泛地用于精矿回收、工业废水的沉降处理和油田开发等方面。但聚丙烯酰胺由于受热、氧的作用,其水溶液粘度不断下降,作为一种重要的油田化学材料,在应用方面受到了相当限制。本文初步探讨了热、氧对不同阴离子度聚丙烯酰胺在水溶液  相似文献   
6.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历来都是研究钢种性能的一个课题。因为合金元素有的能比较显著地影响钢材的各种性能。这是由于合金元素能改变钢的金相组织和结构,从而使钢材的性能也有变化。当然生产工艺条件的变化,也能使钢材的性能改变;如果生产工艺条件的变化,不是十分显著时,这种变化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合金  相似文献   
7.
利用混沌运动初值敏感性,能在一定范围内按其自身规律不重复的遍历所有状态获取全局最优值的特点,在电厂现有的DPU中编程实现基于混沌优化BP网络的中速磨存煤量软仪表。离线训练与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本软仪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极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的溶解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聚丙烯酰胺的溶解,测定了溶解活化能,研究了添加剂、颗粒大小、分子量和温度对聚丙烯酰胺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影响,为制备溶解性能良好的聚丙烯酰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两种强化交联模型、应用概率论方法推导了交联聚合物交联结构参数与溶胶分数的理论关系式,建立了从溶胶分数计算强化交联效率的定量方法,并讨论了起始分子量分布对强化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巴申曲线在低真空范围击穿特性尚无详细研究,且只适用于均匀电场的情况,本文研究了10-3~10 Pa低真空范围微秒脉冲下两电极开关击穿特性,在真空击穿试件内进行不同球电极间隙距离的真空击穿实验,探索并总结了其击穿规律。首先,对不同电极间距下放电腔场强分布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场分布为稍不均匀场,场强最大值集中在电极球面顶点之间。然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后电极表面状态,分析了击穿场强以及离散度随真空度和电极间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阴极烧蚀比阳极更为明显,小间隙下真空击穿主要为阴极引发;击穿场强随气压不断降低而迅速增大,上升斜率先增后减,击穿场强趋于稳定,该现象与真空击穿规律相符合;真空击穿场强离散度也随真空度变大,证明真空击穿的随机性和分散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