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王云2井是王场油田构造顶部的一口生产井。1994年因生产套管被挤毁变形、盐堵而报废。为了恢复王云2井的生产,确定在套管内开窗定向侧钻王云2B井。王云2B井井深1527.43m,最大井斜9.8°,闭合位移53.31m,闭合方位300.69°,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增强计量法制观念完善计量基础工作江苏省建湖县轻工业通用机械厂仇康生,彭正洲,吉友亮《计量法》颁布十周年以来,江苏省建湖县轻工业通用机械厂,在改革的潮流中,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推动了计量工作的进展。以《计量法》为宗旨,不断完善计量管理机制,加强法制...  相似文献   
3.
南方海相钻井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喷漏同存复杂压力系统钻井是当今钻井技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对多产层、多漏层的井进行钻井施工,套管程序难以对众多不同压力梯度的漏层、喷层进行一一封隔,从而导致多个不同压力梯度的地层处于同一裸眼井段中,给钻井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通过对存在漏失点多、漏层间夹有喷层、同层间气层压力井的成功钻探,总结出了南方海相安全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4.
江汉油田开展剩余油挖潜增效已进入了攻坚战的阶段,一般难度较大的三维定向井都设计成“S”型井眼轨迹,王4斜-5—3B井受地面条件限制,必须设计成“Z”形井眼轨迹才能达到地质要求。本文介绍了三维“Z”形斜面圆弧井眼轨迹控制的技术难点与施工对策,为今后开展拐急弯变方位特殊定向井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大斜度长稳斜井段钻井作业中,钻柱的摩阻/扭矩分析、预测与控制对大斜度定向井整体作业的安全高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影响摩阻/扭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重力、摩阻系数、井眼轨迹、井壁岩石力学性质、岩屑床厚度、井眼缩径、井壁坍塌、泥饼厚度和压差等。结合井眼轨迹参数计算的最小曲率法,提出了计算三维井眼中钻柱轴向力/扭矩的计算模型,并提出了一套摩阻/扭矩预测方法,其中包括现场数据收集、摩阻系数反演和摩阻/扭矩预测。对摩阻/扭矩控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其中包括钻井液性能、减扭接头、清除岩屑床接头、钻杆、底部钻具组合、钻头和作业措施。最后结合江汉油田的工程实例,对本文所述方法进行了验证性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工程的实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川渝地区上部地层钻井作业中,常钻遇长段低压漏失带或破碎性地层引起严重井漏,由于漏失层段多、井段长、漏层连续不断且没有特定的漏层位置,采用常规钻井液钻进时,往往是“有进无出”,给钻井工程造成巨大损失。对于这类严重井漏,采用单一的常规钻井及堵漏的方法难以从根本解决问题;该地区地层坚硬,机械钻速低。根据该地区的地层特点而在龙8井实施空气钻井的应用技术及取得的经验,为今后在类似地区实施空气钻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汉油田已步入勘探开发后期,寻找剩余油,挖潜增效已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介绍了王4斜-3-12B井三维双靶井的设计与施工,改变了过去多靶点连线方位与井口在同一铅垂面上的二维多目标井的钻井模式,采用三维双靶点圆弧内切线中靶控制技术,打双靶变方位多目标井,为今后开发断块油藏和不同油层间的剩余油提供了成功的钻井经验。  相似文献   
8.
彭正洲 《江汉石油科技》2006,16(2):34-37,78
定向对接连通井技术是近几年为适应国民经济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特殊技术,利用可溶(燃)性矿产的开采特性,采用定向钻探技术和水平井技术,地面相距数百米的两井或多井,在地下数百米甚至数千米的目的开采层处定向对接连通,实现两井或多井连通采矿。从井位的确定、剖面的优选、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液性能及对接连通技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对接连通水平采卤井的钻井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
董101井裸眼侧钻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101井在井深5087m一次侧钻成功,有效地避开了井下"落鱼",使投资两千多万的重点井重获新生,并且刷新了江汉油田侧钻点最深的历史纪录。本文介绍了董101井概况,着重对深部硬地层裸眼侧钻工艺、技术措施、事故预防以及确保侧出新眼后井身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今后不断提高深井侧钻工艺技术,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