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拉玛依油田六东区克下组Ⅲ类砾岩稠油油藏投入开发30余年,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后期,油田生产面临产油量低、含水高的严峻形势.通过开展剩余出油气井点调查和油藏地质研究,发现受地形、地貌影响,部分优质储量因直井无法开采成为难动用储量.通过运用地层对比、储层预测等技术手段,落实难动用区油层发育情况,开展水平井开发可行性研究;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优选水平井开发注采参数.在钻井、生产过程中大力应用水平井地质导向、动态监测等新技术,使该区位于基地及水塘下面的难动用优质储量得到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新疆浅层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高,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天然能量不足,油藏流体不具备流动性;注蒸汽热采,随吞吐轮次增加,递减加大,采油速度降低,存水率升高,油汽比下降,效果变差,开采难度加大。为提高稠油开发效果,通过稠油注氮气作用机理研究、物理模拟研究、注蒸汽加氮气吞吐数值模拟研究,确定油藏物性界限条件、氮气注入方式及合理的注采参数与时机。进行稠油注氮气提高开发效果试验取得成功,并首次将大规模工业化注氮应用于新疆九7+8区齐古组浅层特超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显著。为改善稠油开采效果,提高吞吐阶段采收率,减缓稠油产量递减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疆浅层特超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高,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天然能量不足,油藏流体不具备流动性;注蒸汽热采,随吞吐轮次增加,递减加大,采油速度降低,存水率升高,油汽比下降,效果变差,开采难度加大。为提高特超稠油开发效果,在普通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吞吐取得了很好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特超稠油注氮气作用机理研究、物理模拟研究、注蒸汽加氮气吞吐数值模拟研究,确定油藏物性界限条件、氮气注入方式及合理的注采参数与时机。进行特超稠油注氮气提高开发效果试验取得成功,并首次大规模工业化注氮应用于新疆九7+8区齐古组浅层特超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显著。为改善特超稠油开采效果,提高吞吐阶段采收率,减缓特超稠油产量递减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克拉玛依油田六、九区稠油油藏热采开发进入中、后期后,油藏自然递减逐年加大、纵向动用不均、水淹汽窜等问题严重影响油田稳产。以"精细研究深入认识"为原则,在开发过程中运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高温封堵调剖、蒸汽混相驱油、化学防砂等治理措施,确保了油田稳产,为同类油藏经济有效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非均质性油藏条件下堵剂的成胶性能,室内使用自主研制的纵向非均质二维长岩心模型和常规的单管与并联填砂管对改性淀粉接枝共聚堵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堵剂配方为5%改性淀粉+5%丙烯酰胺+0.05%交联剂+0.1%引发剂时的注入性良好,对高渗、中渗和低渗填砂管的封堵能力良好,封堵率分别为99.2%、97.1%和91.0%;选择性较好,优先进入高渗透层进行封堵,并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注入选择性增强;对长岩心模型水驱形成的大孔道进行了有效的封堵,使得中低渗潜力储层得到充分的动用,高渗、中渗和低渗储层的水驱采收率分别增加2.2%、3.3%和5.6%,最终采收率提高11.1%;耐冲刷能力强。该堵剂成胶性能良好,适用于非均质性稠油油藏。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浅层稠油资源丰富,具有储量大,含油层系多,分布面积广的特点。在浅层稠油热采试油过程中,针对热采试油井地理位置分散、油层深度跨度大、原油粘度差异大、储层物性差别大等难点,深入油藏地质、工艺技术研究。针对不同油藏类型和不同原油性质优化井下管柱结构,制定配套的热采试油工艺措施,采取相适应的热采试油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尾气中回收重芳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装置回收蒽醌法过氧化氢生产工艺中尾气夹带的重芳烃 ,回收率可达98%以上 ,不仅减轻了环境污染 ,而且回收了资源 ,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8.
火山岩油藏的地质特征、矿物成分、孔隙结构复杂,岩性、裂缝、流体性质识别困难,严重影响测井评价效果。针对九区内低渗火山岩测井储层评价所存在的难题,在对岩性进行较准确识别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和流体性质的识别和含油饱和度的计算,进而根据测井解释结果优选有效厚度和射孔井段,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水力压裂、注蒸汽补充能量等增产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冀东油田绒囊修井液控制储层伤害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冀东油田在修井过程中出现漏失、含水恢复时间长、储层伤害严重等问题,在分析了绒囊暂堵机理的基础上,现场采用绒囊修井液体系,利用绒囊自匹配漏失通道实现全面封堵并可自动 返排的特性解决了这一难题。室内评价表明,绒囊修井液体系稳定时间15 d以上,封堵地层后可提高地层承压能力达到7 MPa,修井液侵入地层在8 cm以内,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达90%以上。在L12-6井和 NP23-X2409井进行了现场应用,L12-6井采用绒囊修井液暂堵检泵,含水恢复至正常水平仅需3 d,且日产油增加3 t多,含水率下降了30%;NP23-X2409井采用绒囊修井液暂堵后挤水泥,承压能力提高了 6~7.5 MPa,日产油增加了10 t多,含水率下降了5%。室内和现场应用表明,绒囊修井液封堵效果好,对储层伤害较小。  相似文献   
10.
立体裂缝实时监测技术在油藏水力压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立体裂缝实时监测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J23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应用为例,利用监测结果对压裂效果、裂缝产状、转向压裂等进行分析评价,同时结合井口压力监测可获得闭合压力、液体滤失系数、液体效率、裂缝宽度等数据,为该类油藏措施方案的优选,注采单元的整体治理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