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海洋钻井平台寿命有限,且海上油田相比陆上油田投资成本巨大,一般海上油田开发追求较短的开发周期和较高的采油速度,因此,在海上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中提出了体现时效性的新指标——时效采出比。基于不同油水黏度比下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并利用收支平衡原理确定不同产量级别下的单井经济极限含水界限,进而建立了时效采出比理论值计算方法。以海上稠油油田某2个典型油藏进行了实例计算,得到典型油藏时效采出比理论值及其评价分级标准。通过评价时效采出比指标,可体现海上油田水驱开发时效性的强弱与水驱效果的好坏。时效采出比计算及评价方法的建立,可作为海上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准确认识和评价油水井生产能力,是油田进行合理配产配注和开发调整的基本依据。在综合分析油水井基本产能公式和实际生产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累积产液量、注入量与生产压差积分的关系,并用综合产液指数、综合吸水指数,来反映油水井的实际生产能力;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开采条件变化产生的影响可以直观地反映在不同阶段油水井的生产能力变化上,通过计算不同阶段的综合产液指数、综合吸水指数,可以准确分析和评价不同开发阶段、不同条件下,油水井综合生产能力和变化趋势。实例应用表明,利用本文建立的方法,计算过程简捷、分析结果准确,可以为油藏开发调整和油井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由多个油田组成的海外深水开发项目区块,高效开发的关键是针对不同油田的特点,统筹规划不同油田投产次序和产量接替的组合方式,实现有效开发时间内的整个开发项目的最大收益。文中基于深水油田特点及开发要求,通过3个方面的研究来实现深水油区不同油田组合的储量动用及产量接替优化。一是建立深水油田储量分级评价标准,并利用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不同油田的储量等级;二是通过分析深水油田产量运行主控因素,建立不同等级储量的关键开发指标预测模型,可作为不同油田组合开发下产量运行计算的基础;三是建立满足不同限制条件、开发效益最大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过程控制理论进行计算,优化得到不同储量等级油田的组合方式和逐次动用程序。将本文方法应用在XF深水油区的开发部署中,基于油田实际数据,进行了不同条件下、多个油田储量动用及产量接替方式的计算,优化结果符合实际开发需求,提高了深水油田开发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油藏边水、底水的驱动作用机理不同,以及多种地质和开发因素的影响,导致边底水复合砂岩油藏不同位置的油井,在不同阶段的见水规律及生产动态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对实际油田开发动态对比和油藏中油水运动规律的分析,建立以产水特征曲线形态来判别油井水淹模式、以窜流指数来评价油井水窜强度的方法;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确定了影响油井见水强度的主控因素。实例分析表明,应用建立的方法,可以准确分析和评价边底水复合砂岩油藏的水驱推进过程和油井见水规律,为油藏开发调整和油井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典型注采条件下的渗流模型,在分析一注一采渗流场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注采井间压力、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实现水驱开发有效驱替的条件,并建立了注采单元内流体可驱动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本文建立的方法,结合油田实例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研究注采单元中驱替压力梯度与有效驱替范围的变化关系,确定了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的有效注采井距,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可以指导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注采井距的合理部署。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分析深水油田地质特点和开发要求的基础上,从影响深水油田开发投资、生产效果、开发效益等方面出发,筛选出深水油田分类特征参数,并确定相应指标分级标准,进而构建出多级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深水油田特点,基于可拓理论方法,提出深水油田储量分级评价的基本步骤,并建立相应的深水油田储量评价的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较好地确定出深水油田储量级别,为深水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前海上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未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评价体系及行业标准,针对海上油田开发特征有必要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水驱效果评价关键指标集。为此,分析了海上油田和陆上油田水驱开发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构建了以产量、采油速度为核心的海上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常用指标集,并根据评价指标的独立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初选。最后基于典型海上水驱油田25个样本,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评价指标对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从储量动用、能量水平、产量变化、水驱状况及水驱效果5个方面最终确定10个关键指标,即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压力保持水平、累积注采比、年注采比、年产油量自然递减率、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含水上升率、水驱指数和采出程度。这些指标为科学评价海上油田的水驱效果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高饱和油藏储层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原油饱和压力较高,地层饱和压差较小,油藏开发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文中基于低渗透高饱和油藏基本渗流特征,分析了衰竭开发阶段储层流体不稳定渗流过程,采用稳定逐次逼近法,求解包含启动压力梯度项的渗流方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在低渗透高饱和油藏早期开发阶段,建立油藏能量合理补充时机的确定方法.结合实际油田情况,分析了衰竭开发阶段储层中压力分布和油井产量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要综合考虑储层性质和流体条件的影响以及油田开发条件的要求,确定合理开采速度下的能量合理补充时机,才能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