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结合近几年找矿成果,通过对泽林矿产地石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和矿体赋存条件的研究,探讨了石灰岩矿床的成因,并对找矿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型石灰岩矿床,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较大的找矿潜力,下步勘查应以李家乡和上新庄-共和镇作为寻找石灰岩矿床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3.
大采深厚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承压水上开采底板突水灾害随开采深度不断增大而逐年增多的趋势,以某矿综放工作面的深部开采实际为背景,根据现场煤层底板钻孔内不同深度传感器应变测试值随工作面的变化规律,确定出煤层底板岩体破坏深度介于18~20 m;以研究区实际地层资料为基础建立工程地质模型,通过反复试算、逐步修正模型边界条件,对煤层底板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弥补了现场实测结果不能反映出煤层回采过程中底板应力场的不足;采用现场应变实测和数值模拟相互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大采深厚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为20 m,揭示了矿山压力在采动煤层底板中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4.
马场台金矿区位于青海省湟源县境内,属于秦祁昆地层区,该区为前寒武系隆起,主要出露元古宙变质岩系。地层走向多呈北西—南东向,与区域构造方向基本一致。区内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祁连造山带东段,古特提斯构造域北侧,位于中祁连铜、铁、非金属成矿带。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事实较多。本文对青海省马场台金矿地球物理化学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角顶金矿床地处南祁连山南缘、柴达木盆地北缘,位于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PbZn-Au-W-Sn(Cu、Co、稀土)成矿带赛什腾山成矿亚带。三角顶金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石英脉型,次为黄褐色碎裂岩化、褐铁矿化蚀变花岗闪长岩型。含矿石英脉产出于花岗闪长岩节理、裂隙中,北西向构造为主要的控矿因素,围岩蚀变有青磐岩化、硅化、钾化,局部可见糜棱岩化。1∶1万土壤测量显示,矿区内Au异常明显,共圈定组合异常13处,其中AP4、AP5、AP7、AP9异常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中铁目勒金矿地处中祁连陆块北缘成矿带,有一定的找矿潜力。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特征进行研究,可知控矿因素为构造及岩体控制。区内含金岩石矿化蚀变现象在地表上形成醒目的黄色条带,构造蚀变带内岩石破碎,蚀变较强,金矿化出现的较强,是重要找矿标志。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加里东晚期侵入的碎裂状二长花岗岩及碎裂状斜长花岗岩岩体内。  相似文献   
7.
基于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地区八宝山盆地八页1井、八页2井、八页3井中的三叠系页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量结果,进行氧化还原条件、古盐度、古气候和古水深等古环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三叠系八宝山组微量元素V/(V+Ni)值在0. 6~0. 84之间,Cu/Zn值在0. 21~0. 63之间,La/Ce>1.8,Sr/Ba<0. 5,B/Ga值绝大多数<3,Sr/Cu值在1~10之间,指示该地区当时的古水深基本大于15 m,为贫氧—缺氧、半咸水—淡水、温暖潮湿的海陆过渡相—陆相的沉积环境。另外,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大,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互平行且呈明显的右倾V型,δEu为正异常,δCe为弱负异常,指示弱还原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发现了较好的氦气资源前景,其中马北、东坪气田、团鱼山、全吉山及尖北等地区发现较高氦含量的富氦天然气(氦气含量为0.013%~1.14%,平均含量为0.33%)。综合前人研究资料系统梳理了柴北缘地区富氦天然气的组分特征、分布特征、成因特征及成藏条件,提出了柴北缘地区的氦气成藏模式。研究该地区富氦天然气的横向及纵向分布特征得出:在横向上,柴北缘地区全吉山煤田平均氦气含量最高(1.074%),其次是团鱼山煤田(0.678%),之后依次是东坪(0.28%)、马北(0.261%)、尖北(0.24%)、牛东(0.015%)气田;在纵向上,古近系路乐河组(E1+2)和侏罗系(J)2套层位平均氦含量最高,分别为0.61%和0.43%,能够作为主要的氦气勘探开发层系。此外,柴北缘地区天然气中的氦气主要富集在埋深3 000 m以内的中浅层。根据同位素研究得到柴北缘地区氦气主要为壳源氦成因,是基底的元古宇—奥陶系花岗岩、变质岩系及铀矿等放射性矿物通过U、Th放射性衰变产生,以断裂为运移通道伴随着地下水和天然气在自生自储型和连续运移型2种成藏模式下聚集成藏,其中自生自储型运移成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