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榆树林油田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了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天然裂缝系统的基本特征,成因类型、方向性及分布规律。在描述现代地应力场的基础上,结合压裂资料对油田人工裂缝系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裂缝系统在油田注水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刻画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通过地震剖面分析和构造沉降中心迁移研究,在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识别出5个构造层序界面和5个构造层,并从盆地的建造和改造角度划分出5个形成期和4个改造期.5个形成期为初始张裂期、断陷期、断坳期、坳陷期和萎缩期;4个改造期为塔木兰沟组末伸展翘倾期、铜钵庙末张扭变形期、伊敏组末张扭变形期和青元岗末反转变形期.研究认为,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的发育具有建造与改造交互作用的特点并贯穿于盆地演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早期勘探区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本文分析了断层封闭性的形成条件及其所反映的地质现象,从统计角度总结了评价断层封闭性的参数或标志,应用逻辑信息法建立了早期勘探区断层封闭程度的统计预测模型。在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分析后,证明用对象权值的大小可以评价断层的封闭性。应用此模型研究了汤原断陷主要断层封闭性演化史预测了该区断层对油气的遮挡作用.  相似文献   
4.
窄条带砂体随机模拟井网优化部署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大庆外围特低渗透岩性油藏--榆树林油田为例,通过对含油砂体的地质解剖,提出了一套适合窄条带河道砂体的随机模拟井网优化部署方法。  相似文献   
5.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地质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位于蒙古—大兴安岭裂陷盆地群的东部。通过对多条横切构造走向的区域大剖面研究,证实了盆地由复式断陷组成。盆地在南屯伸展断陷期发育大量相对分隔的半地堑、小型地堑,随着盆地伸展构造变形,转入伊敏走滑期新发育的断陷叠置在先期发育的断陷之上,再经历构造活动隆升反转,形成了22个复式断陷组成的构造格局。断陷复合和叠加过程,决定了复式箕状断陷湖盆的地质特点、成藏条件,制约了主控因素与配置关系,决定了油气的分布规律。南屯期复式箕状断陷控制烃源岩的赋存,伊敏期走滑盆地控制烃源岩的演化,伊敏期末及白垩纪末构造反转活动控制油气的运聚和成藏。多期叠加的复式断陷主洼槽控制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富烃主洼槽内或边缘的断裂隆起带和缓坡断阶带两带富油。  相似文献   
6.
试论油藏评价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大庆油田油藏评价管理的基本做法:完善组织机构,明晰管理路线,建立运作高效的油藏评价管理体系;理顺油藏评价工作程序,探索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强化项目运行过程监控,确保油藏评价项目进度及工程质量;强化勘探开发一体化理念,努力提高勘探开发整体效益。提出了下一步油藏评价管理的几点看法:狠抓整章建制工作,进一步完善油藏评价项目管理流程;尝试“五个机制”,形成勘探开发的有序互动;强化信息基础建设一体化,建立高效的油藏评价信息网络;探索研究设计项目竞争机制,促进油藏评价投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采用ΔlgR法识别海拉尔盆地乌东斜坡带优质烃源岩,探讨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乌东油藏附近测井识别出的优质烃源岩,呈条带状分布于乌东斜坡带的乌31至乌108-112井区。该区块附近的原油可划分两类,第一类原油与乌东油藏下倾方向乌南次洼的优质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均具有Ts大于Tm、低伽马蜡烷的明显特征;第二类原油与乌东斜坡带发育的优质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均具有Ts小于Tm、高伽马蜡烷的明显特征。重新分析油源认为,以乌东油藏内部两条大断裂为界,油藏下倾方向油气来自乌南次洼,以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油藏上倾方向油气来自乌东斜坡带本地优质烃源岩,以断层岩性油气藏为主;油藏断裂带内部油气由乌南次洼及乌东斜坡带两个生烃中心供烃,以断块油气藏为主。油源对比结果扩展了乌东斜坡带的勘探思路,优质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规律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