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乙烯裂解炉管强化传热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王国清  曾清泉 《石油化工》2001,30(7):528-530
在试验装置裂解炉辐射段加入几段扭曲片管进行强化传热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扭曲片管可以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加入两个、三个、四个扭曲片管时 ,裂解产物中乙烯的收率和空白试验相比分别提高 1 42 %、5 49%、6 2 5 % ;在收率不变时处理量可以增加 10 % ,加入扭曲片管对裂解过程的结焦量减少也有一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2.
裂解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裂解制乙烯技术的发展趋势,着重从裂解炉型,大型化,原料灵活性,急冷技术,抑制结焦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裂解制乙烯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及国内的裂解制乙烯技术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裂解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丁烷热裂解自由基反应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了正丁烷、异丁烷和混和丁烷的热裂解自由基反应网络,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优化了反应模型的动力学参数,结合能量平衡、物料平衡和动量平衡建立了完整的丁烷热裂解自由基反应模型,该反应模型可预测以丁烷为原料的裂解产物的组成和各组分含量沿反应管长度的分布。利用模拟裂解实验装置验证了反应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石油烃蒸汽裂解方法的改进CN1077978A/曾清泉,方邦,...(化学工业部北京化工研究院).-1993.1.28;Int.Cl.C10G9/36关于石油烃蒸汽裂解制乙烯工艺对流段进料方式的改造,是采用三点分注一次蒸汽和一点注入二次蒸汽的两次注汽进...  相似文献   
5.
乙烯裂解炉管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罗淑娟  王国清  曾清泉 《石油化工》2004,33(12):1185-1190
综述了国内外乙烯裂解炉管强化传热技术的最新研究状况。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分析了不同强化传热技术的传热效果和实际应用情况,并且比较了各技术的优缺点。设计新型强化传热构件,并利用先进的CFD技术模拟优化设计过程是目前乙烯裂解炉管强化传热研究的主要方向。计算机技术带动CFD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其在乙烯裂解炉管强化传热研究上的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模型为紧密相连的两个模型组成,用以模拟重质油(轻柴油—脱沥青油)的热裂解反应过程。此模型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将组成复杂的重质油作为一虚拟组份,按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和阿累尼乌斯公式求出裂解反应动力学参数(频率因子、活化能和膨胀率等)。引入改进的当量反应器体积概念,将变温变压反应过程处理成恒温恒压过程。由动力学参数求出不同条件下的动力学深度函数kθ,以此表征原料转化反应的程度,并将产品分布与kθ关联,得出关联幂多项式系数。此模型与辐射段工艺计算模型联用,可为工业装置更换原料,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设计新炉管,确定产率分布用。  相似文献   
7.
鲤鱼江电厂~#8炉系东方锅炉厂生产的高压自然循环煤粉炉,额定蒸发量为300t/h,过热蒸汽压力10MPa,过热蒸汽温度为540℃,机组于1981年投入生产。原~#8炉自动调节系统全部采用DDZ—I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由于DDZ—I型仪表存在着设备功能单一,调节系统组成繁杂,特别是调节器的积分饱和现象严重,零点  相似文献   
8.
重质油裂解数学模型——裂解炉辐射段炉管工艺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为重质油裂解模型的第二部分。它以第一部分为基础,结台烃分压关联式,考虑工业炉管的热量、物料、动量平衡,根据不同原料选择合理炉型,计算辐射管尺寸及沿炉管的操作参数与产品收率;本模型亦可用于工业装置更换原料时选择工艺参数、预计产品收率。  相似文献   
9.
管式裂解炉辐射区裂解管结焦模型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志国  曾清泉  陈硕 《石油化工》2003,32(4):348-352
介绍了管式裂解炉辐射区裂解管结焦模型研究的各种方法,阐述了管式裂解炉辐射区裂解管的结焦机理和结焦数学模型及其重要意义,并对管式裂解炉辐射区裂解管结焦模型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扭曲片管强化传热技术在裂解炉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扭曲片管强化传热技术在裂解炉上的应用进行了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扭曲片管影响下游的距离为50~60倍直径。扭曲片管应用于裂解炉时,炉管压降增加20%~30%,管壁温度下降至少20℃.处理量增加7%,且对裂解炉的正常操作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