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临界条件对改善催化剂失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乙烯烷基化制乙苯反应为一典型的催化反应过程。在较小的苯/乙烯比的条件下,不论气相法还是液相法反应,催化剂的失活速率都比较。由于超临界流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和扩散性能,因而当反应处于超临界态下进行时催化剂的失活状况将得到明显的改善。探讨了超临界条件下催化剂失活减缓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动态硫化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甲基乙烯基硅橡胶(ABS/MVQ)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含量硫化剂对ABS/MVQ共混物流变性、耐热性、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硫化使共混体系黏度增大,流体假塑性增强,流动性下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硫化剂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DHBP)用量的增大,共混体系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动态硫化使ABS/MVQ体系的相容性变好,成炭量增加;当硫化剂含量为0.04%时,ABS/MVQ体系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在LA-2型固体催化剂上丙二醇甲醚合成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80—158℃的条件下,用等温转框反应器研究了固体催化剂上环氧丙烷与甲醇合成丙二醇甲醚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本反应过程为串并联反应,产物丙二醇甲醚与原料环氧丙烷反应生成副产二丙二醇甲醚;反应温度过高,使产物选择性降低,而高醇比是有利的。并建立了丙二醇甲醚合成的宏观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5.
有机电解合成制备精细化工产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有机电化学合成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国内现状。从工程角度出发,分析了其工业化过程中的技术关键问题。探讨了各种电化学反应器的特点、适用性和基础理论研究。给出了过程的经济评价及新的研究动向。对迄今为止已经工业化或正在开发中的产品进行了汇总。  相似文献   
6.
朱晓蒙  朱中南 《化学世界》1991,32(5):232-233
<正>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缩写SCF)是指那些既高于又接近临界点(Tc、Pc、Sc)的气体。流体处于SCF区域具有许多特殊性质,早在十九世纪末就有人提出超临界气体具有特殊的溶解能力,因此它首先在萃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充放电效率低的问题,采用成本低廉的人造石墨,并掺杂微纳米多孔Si-Ag颗粒来改善石墨的导电性及提高充放电效率,利用化学刻蚀法制备了微纳米多孔Si-Ag粉体,并将70%人造石墨与30%的多孔Si-Ag粉体球磨形成夹层式复合结构。采用SEM、TEM、XRD及电池测试系统对多孔Si-Ag粉体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硅颗粒经高能球磨后粒径可达720nm左右;在80℃刻蚀条件下,得到的微纳米多孔Si-Ag负极材料充放电比容量为2 163.28mAh/g;掺杂多孔Si-Ag颗粒后的石墨负极首次充放电比容量为1 227.966mAh/g,比纯石墨负极材料提高了341.1%;在0.2C(1C=1 500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59.72%。  相似文献   
8.
针对乙苯脱氢绝热反应器工程特点建立了有关转化率和选择性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减少径向反应器阻力降,提出变截面Z型中心分流流型设计计算式。根据本研究结果提出6万吨苯乙烯/年负压法绝热反应器的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公益海报作为社会生活中最为便捷的传播媒介,越来越受到大众群体的重视。所以为提高其设计水平,使其宣传指导功能范围扩大化。为了更好地体现其社会文化价值,就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完善公益海报的创意与表现,丰富公益海报的设计创意,提升公益海报的感染力,注重设计元素的简洁美以及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绝热反应器中进行工程动力学的研究是一种有益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实验室绝热反应器的设计方法及其结构。实验测定了反应器的绝热效果,并计算了在操作条件改变后,反应器的非稳态传热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对本实验装置操作条件获得重新稳定所需时间为0.847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