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稠油出砂冷采过程中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岩石力学原理出发,结合稠油出砂冷采过程中的动态特征,研究了等温条件下疏松砂岩体积应变率随累积产油量和累积出砂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出砂冷采过程中储层孔隙度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定量预测稠油出砂冷采过程中储层孔隙度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出砂冷采过程中其他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了一个基于工业以太网和PROFIBUS-DP现场总线两层网络构架的综合性、网络化检测系统创新实验平台,给出了平台实现中从站实现、上位机软件设计等关键性技术解决方案,探讨了各种指导性的建设原则,以最大限度发挥平台应用于教学、实验和科研等领域的效果,为培养学生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和创新能力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原地区古代陶器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会对探究古陶器的发展演变规律及中原地区各类型文化之间的传承源流、关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数据预处理作为数据挖掘过程的主要步骤,可提高数据质量和其后挖掘过程的准确率及效率。阐述了针对中原地区古代陶器数据具有的类型复杂、数据量大、不正确、不完整和不一致的特点,采用数据清理、数据集成和数据变换技术对其进行数据预处理,从而提高了数据挖掘模式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水下环境应用日益广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所面临的网络节点数据实时处理能力有限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解决方案,即基于ARM的水下无线传感器节点设计方法;采用灵活的直接数字合成的信号产生方法;将其与ARM的数据计算处理能力、嵌入式系统移植的特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完成一种具有优势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  相似文献   
5.
稠油出砂冷采过程中储集层渗透率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岩石力学原理出发,结合稠油出砂冷采过程中的动态特征,研究了等温条件下疏松砂岩储集层渗透率随产油量与产砂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出砂冷采过程中储集层渗透率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定量预测出砂冷采过程中储集层平均渗透率变化规律,从而为出砂冷采过程中产量变化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云娟 《电源世界》2007,(9):54-57,15
随着通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为解决网络肓区的覆盖、减少投资成本,涌现出大量的户外基站和户外型的通讯设备、供电设备。这些远程通讯设备处于恶劣的外部环境下,它们遭受太阳的热辐射和设备本身发热的影响,消除这两种热源的影响对电子设备的可靠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介绍户外电源的恶劣环境对设备的影响,机箱设计、散热计算、主动散热、被动散热等技术,以及热交换器的原理.户外电源的结构.采用热交换器方式的优势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对杭白菊蒸汽杀青-烘干工艺进行优化,以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菊花烘干工艺。研究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蒸汽杀青80 s后于68℃烘干3.9 h,室温回潮48 h,在58℃下复烘2.4 h,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菊花品质较佳,综合指标为0.460%,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44%。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超临界电厂机组实际运行情况及实际约束条件,建立了机组多时段动态负荷优化分配的数学模型。在传统遗传算法(SGA)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首次提出了基于实数编码、双倍初始种群生成法、变参数法和压缩空间法的加速遗传算法(AGA)。实例仿真分析说明,AGA能稳定地收敛到全局最优解,时间短,效率高,较SGA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动态负荷优化分配对算法运算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一个基于工业以太网和PROFIBUS-DP现场总线两层网络构架的综合性、网络化检测系统创新实验平台,给出了平台实现中从站实现、上位机软件设计等关键性技术解决方案,探讨了各种指导性的建设原则,以最大限度发挥平台应用于教学、实验和科研等领域的效果,为培养学生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和创新能力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运用岩芯观察、薄片分析、压汞等各类测试资料,分析了志丹探区延长组砂岩的储集条件、岩石学特征、填隙物组分、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改造作用对延长组(重点是长2-长6)储层特性进行了探讨,对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沉积相控制储层砂体的展布和物性的好坏;成岩作用和成岩矿物的不同对储层孔隙空间的发育程度有重要影响;后期改造作用对岩石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岩石破碎而形成的裂缝,从而间接地控制着岩石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