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分析塔巴庙地区储层压力的分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泥岩压实曲线,并对影响和控制该区储层压力的主要因素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对“欠压实”剩余压力、生气增压、抬升引起的降压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早白垩世末“欠压实”作用和晚侏罗-早白垩世末烃源岩大量生烃作用使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形成异常高压;晚白垩系构造抬升降压,使得现今储层为正常-低异常压力。同时证实了“欠压实”对天然气有压力封盖作用,天然气都分布在最大“欠压实”幅度以下的储层当中。烃源岩生气高峰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末,但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是在晚白垩世,方向以沿过剩压力梯度降低较快的方向(太原-山西组至下石盒子组)垂向运移,通道主要为裂缝,运移的动力主要为异常高压。由于储层致密,聚集成藏能量有限,造成天然气充注不足、气水分异不好、含气饱和度低。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测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压力资料所展示的地层压力分布与气藏的特征关系,分析了不同类型储层气藏压力成因机制、演化及与油气成藏关系.正常压力系统,多处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岩性以云岩为主,储集类型多为孔隙型,气藏一般甲烷含量低、硫化氢含量高;异常高压或超高压系统,多处于海槽区或台内云岩欠发育区,储层岩性以灰岩为主,气藏甲烷含量高、不含或含极少量的硫化氢,主要为裂缝型气藏;孔隙型气藏和裂缝型气藏具有明显不同的成压演化机制:以孔隙型储层为主的气藏经历了印支末期-燕山早期古油藏常压阶段,燕山中-晚期液态烃类热裂解成气的超压气藏阶段,TSR反应及其作用和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抬升使孔隙型储层降压为正常压力系统并最终定型为常压气藏阶段;以裂缝型储层为主气藏经历了燕山中-晚期高压天然气充注和燕山晚期构造挤压作用下古高压气藏阶段,喜马拉雅晚期强烈构造挤压超高压气藏定型阶段.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泥岩压实研究,结合油气分布,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与油气关系.研究表明,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平面上分布于东部稳定带和中央凹陷带,剖面上主要发育于长7段和延7段.油源断裂和较深的下切古河谷作为油气运移通道,起泄压汇源作用,使得延长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延安组高效成藏;延安组区域过剩压力带增强了区域盖层的封盖能力,阻止油气向上运移或散失,使油气在其下圈闭中聚集成藏;小断层和裂缝系统对延<,7>段区域过剩压力带有一定的泄压作用,这也是目前东部稳定带延安组区域过剩压力带之上发现少量油气的原因.麻黄山西区中生界在东部稳定带发育与过剩压力有关的下组合、中组合,上组合3种油气分布模式;而中央凹陷带和西部断裂带发育与过剩压力有关的中组合油气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4.
多子波分解技术检测含煤砂岩储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震勘探中,煤层低频强反射降低了地震反射波纵、横向分辨率,屏蔽了揭示储层地质特征的反射异常,严重干扰储层的有效预测。由于勘探目的层砂岩单层的厚度仅十多米,受煤层强低频反射影响,许多常规识别薄互层的手段失效,加之煤层与油气层在地震反射波中有许多相同响应,这使常规的含油气预测存在多解性。为此,首次利用多子波地震道分解技术,对该地区三维地震道数据进行含煤目的层段多子波分解转换处理,并以此数据体为基础开展多子波地震道重构与波行分解,在结合地震属性异常平面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目的层段储层预测;同时利用该重构数据体开展以频谱、频谱衰减及地震道子波频率随深度变化分析为主的含油气性检测。研究表明,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在保其信噪比的同时,也排除了煤层的干扰,纵横向分辨率得到大大提高,实现了准确识别薄互层砂体和有效预测其含油气性的目的,并与实际钻井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子波分解技术将常规地震数据道分解成不同频率子波的集合,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基于频谱异常的储层含气性检测。CC地区目的层--沙溪庙组以一套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砂体单层厚度不大,多在20 m左右,且同一河道的不同位置以及相同位置的不同河道,其储层含气性迥异。基于传统地震数据的频谱分析由于受其分析时窗限制,其抗噪性和稳定性差,难以准确识别其含气性。为了能准确预测该地区不同期次,不同位置河道砂体的含气性,将基于子波分解的含气性识别技术加以应用,通过分析其得到的频谱异常发现,该地区含气河道砂岩具有明显的“低频共振,高频吸收衰减”特征,利用该特征不但能清晰区分当前高产井与干井,而且成为后期井位部署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中生界烃源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高。区块延长组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三角洲前缘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储盖配置良好,形成多套有利的储盖组合。该区储层为低孔低渗特低渗为主,主要目的层含油普遍,油层厚度大,但油层产量悬殊,单井产量明显受孔渗条件直接影响。区内构造简单,主要以岩性圈闭及岩性+低幅度构造复合圈闭为主,西倾单斜构造对油气聚集成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泥岩欠压实形成的过剩压力是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裂缝、微裂缝及连片发育的砂体为油气纵横向运移的通道。  相似文献   
7.
针对镇泾地区长6~长8层位油气运聚方向不明确致使该区油气勘探受阻的现状,采用异常压力研究的新思路来寻找油气勘探认识上的突破口.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制作近50口井泥砂岩压实曲线、计算每口井的压力系数,结合镇泾油田的地质背景,研究镇泾地区地层的压实特征及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条件和运移成藏过程之间的关系,并将各种因素的时空配置关系有效地结合起来研究镇泾地区的成藏问题.对进一步论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的勘探潜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延安组延9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重要的含油层段之一。利用补偿厚度印模法建立了镇泾油田的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图,将微地貌划分为高地、斜坡、山脊、山谷和洼地。结合古地貌、构造、沉积相分析得出,古地貌商部位所对应的延9期的现今构造高,砂体发育,对油藏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古地貌与油藏分布关系表啤延9油层组油、藏均分布于古地貌的高地和山脊处。研究区延9构造中的4个背斜处的油藏具有相同的压力系统,属同一油藏,东北角的背斜与已开发的3个背斜特征相似,都处在古地貌高部位,应视为该区下一步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压力封存箱与天然气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沉积埋藏史、成烃史、地热史和烃类包裹体分析、地层剥蚀厚度、沉积速度等资料,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普遍低压异常、储层致密、构造简单、含气层分散、天然气聚集受封存箱控制的特点,对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异常压力分布规律、压力成因及演化历史的研究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具备压力封存箱发育的地质环境。压力封存箱区域分布的特点是上古生界为一个高低压相间共存的复杂压力封存箱型含气系统,储层属异常低压-常压,泥岩仍保持幅度不等的高压。压力封存箱的形状、内幕结构、箱内砂泥岩的配置关系控制了箱内天然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地层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地层水中离子的富集或亏损程度,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太原 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地层水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水受沉积环境、水-岩相 互作用、流体混合作用及蒸发浓缩作用共同控制,各层系地层水均具有富Br -,Ca 2+ ,Sr 2+ ,贫Mg 2+ ,略微贫 Na + 的特点;下石盒子组Br - 的富集及各层系地层水化学特征的相似性共同表明了地层水混合作用的存 在;煤系酸性地层水对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