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往的微测井采集方法为“地表激发、井中接收”,此方法存在如下问题:所得记录初至起跳不干脆、背景不干净;地表激发经常造成井壁垮塌,使下井设备被卡在井下,造成设备损失,并增大了钻井成本。通过分析原采集方法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多种采集方法研究,最后确定采用“井中激发、地表接收”的采集方法,并通过试验研究在该方法下取得好的记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发具有强贯入能力的新型步履式静力触探,使之能够对强风化岩等较硬岩土层进行测试,从而满足端承型桩勘察深度的要求,同时在原有双桥静力触探的基础上增加总贯入力的测试,并称之为三桥静力触探。通过三桥静探试验与钢管桩沉桩试验的对比研究,以整个岩土层作为一个系统考虑,提出一套较精确估算指定桩径和深度下的压桩力,或指定压桩力和桩径下桩入土深度的新方法。并通过三桥静探试验与静载荷试验的对比研究,总结出珠三角地区端承型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新方法,填补了目前规范的空白。以上研究成果表明具有强贯入能力的三桥静力触探能够为桩基础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提供非常有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多套仪器同步采集可使地震采集道数成倍增加,能解决单套仪器道容量不够的问题,而且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本文通过"跨长江荆江段施工"一例,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在特殊地表条件下使用多套地震仪器同步采集的优势,即:在长江两岸各停放一套仪器采用两套仪器同步采集方武,比直接使用一套仪器具有的优势.并分析了一例不同步的故障,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级移位寄存器构成m序列伪随机信号发生器,产生伪随机数字信号,作为测试信号源,将信号通过接口电路转换为RS-485信号,使之与SN388地震电缆中传送的信号相仿,送入测试电缆中传输,然后将电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信号进行位对位的比较,获得测试电缆的传输误码数,以此来判断地震电缆的数传性能的好坏。使用证明该测试器可有效检测SN388地震电缆的数传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目前在基坑支护设计中较少考虑车辆荷载的影响,采用对车辆荷载较常用的等效均厚土层和集中荷载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衡量基坑周围车辆荷载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对于车辆荷载依据规范仅考虑常用的车辆荷载三种轮组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最后运用这两种方法对一工程实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周围车辆荷载对基坑各支护形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均厚土层计算方法明显小于集中荷载法对基坑支护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兆源  张武中 《石油仪器》1998,12(6):29-30,33
法国赛舍尔公司生产的SN388遥测地震仪,配套的大线快速测试器用于检测野外生产中采集大线的48V电源电压及5V加电信号,可帮助判断和排除排列故障。但该产品无电原理图,使用的某些器件又不通用,而且不能检测采集大线中的数传信号,为此在分析SN388大线快速测试器电路原理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大线快速测试器,除保留原有测试国能外,增加了数传信号的检测及电源线的检测功能,其电路设计简单,器件通用性强,易  相似文献   
7.
离子膜电解槽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离子膜电解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兆源  张玉东 《物探装备》2003,13(3):185-187,202
检测大线漏电的方法很多,但一般都很麻烦,对大线进行漏电检查和维修时,既费时又费力。我们研制的大线漏电测试器,能自动、顺序地对大线中的每根线之间、每根线与大地间的漏电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超标,则自动报警,同时显示漏电线的序号。文中介绍了该测试器的设计思路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9.
李兆源 《石油仪器》2001,15(5):8-11
目前低速带初至时间的拾取多以人工拾取为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经过对CDZ24地震仪记录进行研究,设计出一种新模型。并用TurboC编程,实现了CDZ24地震记录初至时间的自动拾取,解决了人工拾取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微测井采集方法为“地表激发、井中接收”,此方法存在如下问题:所得记录初至起跳不干脆、背景不干净;地表激发经常造成井壁垮塌,使下井设备被卡在井下,造成了设备损失,并增大了钻井成本。通过分析原采集方法产生问题原因,进行多种采集方法研究,最后确定采用“井中激发、地表接收”的采集方法,并通过试验研究在此方法下获得好记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