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南芬露天矿在开挖两个积水坑连接部分岩体的控制爆破方法,针对爆破工程的特点,首次采用瑞典阿特拉斯127mm孔径边坡钻机进行钻孔作业,使用性能稳定的岩石乳化炸药药卷与澳瑞凯高精度非电导爆管雷管,结合逐孔起爆技术和覆盖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控制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油气开发的后期阶段,特别是构造油气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时候,利用层序精细划分和沉积微相分析等方法来寻找隐蔽油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三维地震、钻井岩心、测井曲线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控制沉积相空间展布,利用钻井和录井资料划分砂体小层,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沉积相和层序进行精细刻画,同时在沉积相带内和层序格架之下研究砂体的连通性和空间展布。结果表明,在SSC5—SSC3沉积时期,研究区沉积主要以退积为主,在SSC2沉积时期经历了一次快速的水退过程之后,SSC2—SSC1沉积时期沉积基准面持续下降,后期主要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研究区渐新世下干柴沟组下段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沉积微相;扇三角洲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通过对砂体展布和砂体孔渗性以及试油结果的研究,并依据沉积相与层序格架分析,预测在七32井区附近发育的斜坡带砂岩透镜体和上倾尖灭砂体是岩性油藏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3.
地震勘探技术已渗透到油气开发及生产领域,开发地震成为热门话题。本文在介绍开发地震的发展概况,阐明其概念、任务及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开发地震的最新技术及研究方法,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了开发地震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李兰斌 《河南石油》2000,14(5):28-31
地震勘探技术已渗透到油气开发及生产领域,开发地震成为热门话题。本文在介绍开发地震的发展概况,阐明其概念,任务及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开发地震的最新技术及研究方法,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了开发地震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柴西南地区断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西南地区具周缘前陆盆地性质,新生代以来长期处在近南北挤压应力体制下,主要受到来自南面主动挤压力作用而形成,其演化历史可以分为挠曲拗陷、逆冲、强烈逆冲、表层滑脱褶皱等四个主要演化阶段。文中根据断裂活动强度、基底卷入程度及断裂变形等特征,将柴西南地区断裂分为基底卷入高角度逆冲断层、基底卷入低角度逆冲断层、调节型逆冲断层和高角度反向逆冲断层等四种主要成因类型。基底卷入高角度逆冲断层及基底卷入低角度逆冲断层与造山隆起和盆地沉降具良好的耦合和同步发育关系,断面倾角与昆仑造山挤压强弱相关,对盆地内次级构造单元的形成和沉积具有一定控制作用。调节型逆冲断层,主要起调节挤压块体横向位移和变形差异以及构造枢纽作用,对地层展布无控制作用。高角度反向逆冲断层的级别低,形成较晚,与沉积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6.
盐湖盆地的古厚度恢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盐湖盆地地层结构特点,采用一种沉积物厚度去压实(古厚度计算)的改进算法,考虑了由剥蚀作用、盐运动及互层引起的厚度和埋深变化。根据岩层现今厚度、岩性、剥蚀厚度、异常压实及盐层厚度的变化,计算各地层时代末期的古厚度。这将为准确进行盐湖盆地埋藏史分析,构造演化分析提供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开放裂隙为沉积盆地中的流体运动提供了高渗透性路径。流体沿渗透性或开放性裂隙和断裂流动的势能取决于流动的连续性(对流除外)。由于石英具渐溶性,向上流动的流体冷却可能产生胶结,而碳酸盐则产生溶解。其过程的速率和持续性取决于裂隙的供流机制、裂隙几何形态、切割沉积层的渗透性、压力及温度梯度。热耗散传递给围岩引起非均衡热分布可引起瑞雷对流。为了分析这些问题,引入一简单模型,设单一裂隙作为流体重直运移的通道,除裂隙进出口外,没有流体穿过裂隙壁而进入裂隙。设想流体进入裂隙底部的机制有四种:孔隙水欠压实流、被切割的超压层的压实流、裂隙下部沉积物中压实水汇聚流及含水层中汇聚的排液流。不考虑水从基底排出。我们发现,这些供给流都不可能产生高于1~100m/a的流体速率,且流体皆为层流。流体在裂隙顶部排出口的温度增量小于1%,裂隙中的垂向温度梯度接近地温梯度。如果热水是沿构造变形过程中的基底断裂输送上来的话,则其上覆层中流体速度要高许多。但这也取决于近地表的渗透性。热流大多数在地表冷却,且产生矿物沉淀。多数情况下,孔隙水欠压实流和层流只能提供有限的孔隙水流量,不会影响胶结作用,也不会对裂隙围岩产生明显的热效应。裂隙下部沉积体或切割含水层的汇聚流能形成总流量很高的流体,足以使开放裂隙完全胶结起来,但流体流必须持续很长时间;若流体的流速为1~100m/a,则裂隙胶结50%需0.3~30Ma。当裂隙延伸到地表或海底时,流体可达到最大流速,而当裂隙没有延伸到沉积表面时,由于孔隙水在裂隙顶部沉积层中经历取代作用,流速会减慢。流体从沉积层流入裂隙不象流体在裂隙中流动那样较顺畅。离开裂隙仅几米远的沉积岩只能接受比裂隙低得多的流体流量。因此,裂隙会因在大量硅质进入围岩砂岩层之前胶结而闭合。围岩中的等温线斜率大多数情况下小于10°~20°。裂隙围岩中非瑞雷对流速度太小,不能产生任何如石英胶结等明显的成岩作用。这些有关沉积盆地裂隙中流体流动的定量研究对承压环境中的成岩、热传导、矿物形成等模式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陆上与水下喷发火山岩在岩性、结构构造、蚀交特征、产状、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孔隙和裂缝发育特点等方面有显著区别。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发育卡拉岗组(C2k)和哈尔加乌组(C2h)共2套储层,通过对这两个组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岩性特征、蚀变特征、岩相类型、结构构造等进行研究,认为C2k以陆上喷发为主,而C2h为水陆过渡的环境,但以水下喷发为主。结合其储集空间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认为陆上喷发环境储集性能优于水下喷发环境。  相似文献   
9.
舞阳盐湖盆地地层压力特征与成因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舞阳陆相盐湖盆地盐泥互层的地层结构特殊性,从盆地内异常流体压力分布特征出发,结合盆地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分析探讨其形成机理。压力计算结果表明盐湖盆地内异常流体压力可分为浅、中、深3套压力封闭体系:浅层为渐变过渡中等异常高压体系;中间盐泥间互发育段为多套低异常高压体系;深部为突变高异常压力体系。异常压力的形成主要与快速沉降造成不均衡压实引起的非渗透性岩层中流体不能排泄出的欠压实作用有关,还与水热增压、有机物转化成烃及构造挤压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陷天然气最富集的区带之一.受发育含盐层系的影响,表现为盐上层与盐下层构造变形上下不协调,具双重逆冲构造特征.盐上层发育有低缓倾角的逆冲推覆型牵引构造、陡倾角的逆冲推覆型牵引构造和陡倾角的块体上冲型构造;盐下层以发育叠置的冲断构造为主要特征.根据岩石力学性质分析,逆冲断裂的产状和盐上层构造样式的变化与塑性盐岩层发育的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因素有关;同时,由于盐岩层为高质量的天然气盖层,其厚度和连续性的变化也是造成克拉2、克拉3构造天然气差异性聚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