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5篇
轻工业   6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u-Mg/Al_2O_3催化乙醇和乙二胺合成N-乙基乙二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定床反应器内,乙醇和乙二胺经分子间催化胺化反应合成了N-乙基乙二胺(NEED),考察了一系列铜系催化剂的活性,并筛选出催化性能较好的Cu-Mg/A l2O3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表征了助剂Mg对Cu/A l2O3催化剂的改性作用;考察了助催化剂Mg含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进料量和乙二胺含量等对Cu-Mg/A 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Mg/A l2O3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在200℃、3.0MPa、质量分数20%的乙二胺乙醇溶液、进料量1.0mL/m in的条件下,乙二胺的转化率为71.56%,产物NEED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92.62%和69.86%;经过20 d的连续使用表明,Cu-Mg/A l2O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国内外溴素生产现状和海水提溴的方法。分别介绍了空气吹出法、水蒸气蒸馏法、离子交换吸附法、膜分离法、溶剂萃取法和沉淀法等几种海水提溴的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国内产业现状指出了我国溴素生产及加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大比例增产喷气燃料兼产优质尾油的加氢裂化技术及配套催化剂在国内某2.0 Mt/a高压加氢裂化装置的长周期工业应用情况,并与掺炼不同二次加工油以及上一周期采用灵活型加氢催化剂的生产情况进行对比。初期和中期工业标定结果表明:喷气燃料馏分收率达40%以上,烟点大于25 mm;尾油馏分芳烃指数(BMCI)小于9;连续运转57个月后,各产品性质优异,成功实现大比例增产喷气燃料、改善尾油质量以及灵活生产柴油的目标。催化剂床层温度、床层压降和径向温差上涨缓慢,表明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好,提温速率低,抗冲击能力强,可满足长周期运转需求。新技术在该装置的成功应用,为首都地区喷气燃料供应提供了保障,为乙烯装置提供了优质原料,为炼油厂转型发展、炼化一体化、效益最大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市场对喷气燃料和优质尾油的需求,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科院)开发了新一代加氢精制催化剂RN-410和加氢裂化催化剂RHC-131,通过考察原料油、转化深度、产品切割方案对喷气燃料及尾油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催化剂的级配优化方案,开发了大比例增产喷气燃料、改善尾油质量的加氢裂化技术,并在中国石化燕山分公司成功应用。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石脑油收率约为22%的情况下,喷气燃料馏分油收率达43%以上,产品质量满足3号喷气燃料要求,柴油并入尾油当中,尾油BMCI值为8.7,是优质的蒸汽裂解制乙烯原料。  相似文献   
5.
荷电膜技术在海洋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叙述了荷电膜 (含离子交换膜和双极膜 )技术在海洋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其应用机理基于压力驱动和电场驱动两大类 ,并与传统的海洋化工 (原称盐化工 )行业进行了比较。所选实例大部分来自工业实践和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了荷电膜在海洋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叔十二烷基硫醇为链转移剂,通过乳液法对溴化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进行共聚得到溴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乳化剂、链转移剂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和单体比例等对聚合反应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h,水与单体质量比4∶1,引发剂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4%,乳化剂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叔十二烷基硫醇为单体总物质的量的2%;上述条件下的产物收率高,相对分子质量4万左右,热分解温度高于350℃.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覆铜板专用溴化环氧树脂合成新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过程中当添加固体的质量分数减少到传统工艺的30%~35%,催化剂质量分数0.4%,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170~180℃时,中间体树脂环氧值4mmol/g,产品溴质量分数19%~21%。产品质量分析表明,各项指标均与采用传统工艺的国内外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8.
双极膜电渗析的组装方式及其功用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双极膜和单极膜的巧妙配合,可用于多种分离过程,如化工、生物海洋化工等领域,并大大地改变了这些领域的面貌。本文对于双极水解离过程相关的一系列应用中,电渗析器的组装方式进行较全面的规划和论述。并对这些构型的优劣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