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3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简单、快速、易工业化的一步法水热合成制备了ZSM-5/ZSM-11共晶分子筛,采用XRD、N2吸附-脱附、NH3-TPD、Py-IR、SEM和TEM等分析手段对ZSM-5/ZSM-11共晶分子筛进行了表征,并首次将成型催化剂应用于催化甲醇耦合抽余油芳构化反应体系中。结果表明: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证实了合成的分子筛为ZSM-5/ZSM-11共晶分子筛,具有多级孔结构,其比表面积为358 m2/g,孔体积0.35 cm3/g;具有B酸和L酸,B/L酸量比为2.07,晶体是由棒状的六方柱体插接而成的规则、棱角清晰的球体构成。在反应温度为380 ℃、反应压力为0.5 MPa、甲醇/抽余油质量比为1∶1、质量空速为1 h-1的条件下,ZSM-5/ZSM-11共晶分子筛成型催化剂催化甲醇耦合抽余油芳构化反应时,C5+收率大于81%,芳烃收率最高为38%。ZSM-5/ZSM-11共晶分子筛催化剂催化甲醇耦合抽余油芳构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吸附分离工艺,以5 A分子筛为吸附剂,氮气为脱附剂,将重整拔头油分离成高纯度的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180~280℃,进料空速为25~150 h-1的条件下,温度越低,穿透吸附容量越大。吸附分离最佳操作条件为:温度220℃,原料气体空速50 h-1,进料时间25 min,脱附气体空速50 h-1,脱附时间25 min。吸余油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为3.90%,异戊烷和二甲基戊烷质量分数分别为24.65%,28.21%,辛烷值为91.0;脱附油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可以达到99.0%以上。  相似文献   
3.
炼化污水是原油炼制、加工及油品水洗等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废水,污染物的种类多、浓度高,对环境的危害大。本试验的目的是采用深度处理(膜法处理法)来处理公司各生产厂所排放的污水,作为回用锅炉补水和回用循环水。试验结果表明,废水通过本系统工艺的处理,COD、氨氮、石油类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而且后续的超滤装置能够有效地将悬浮物质量浓度降低到1mg/L以下,各项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出水目标。  相似文献   
4.
污染源普查数据是污染源普查成败的重要决定因素和普查成果的主要体现。文章对中国石油在 污染源普查过程中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建立四级联 审体系、强化数据审核与质量核查、建章立制严格考核等方法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了中国石油污染源普 查数据质量达标,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测定污水中COD数据的准确性,分析了不同浓度氯离子对污水中COD测定的影响,并对不同浓度氯离子的消除方法进行了实验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当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小于2000 mg/L时,用国标法简单准确,当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大于2000 mg/L小于20000 mg/L时,用氯气校正法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膜法处理炼化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泡沫钻井井壁失稳问题,优选了硅酸钾/聚乙烯醇作为抑制剂。通过泥页岩自吸、抑制膨润土造浆、滚动回收和硬度测试等实验,评价了其抑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硅酸钾/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抑制特性。借助XRD分析,研究了硅酸钾/聚乙烯醇的强抑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硅酸钾/聚乙烯醇对泥页岩的强抑制性来源于硅酸钾与聚乙烯醇两者相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封堵性与成膜性是其维持井壁稳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琪蓉 《城市勘测》2021,31(6):38-40
文章以某炼厂“三泥”装置为研究对象,提出“三泥”装置工艺优化技术方案,通过改造活性污泥滤 液和浮渣滤液沉降分离流程,实现两股滤液分别沉降,延长沉降时间,提高了活性污泥、浮渣离心脱水率,减少了干化污泥的产生量,间接提高了污水处理质量。改造后运行效果良好,数据表明:活性污泥含水率下降18.0%~26.4%,浮渣含水率下降19.9%~26.8%;与改造前水质污染物检测浓度相比,COD去除率平均达到80.0%,悬浮物去除率平均达到95.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