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水力损失分析,设计出水力损失最小的水泵机组系统,达到快速灭火目的,并且已成功地设计出一套性能优良的水泵机组系统,经试验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文中将3种类型的水泵机组作了对比,对主输管线的流动态和阻力损失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油气井井喷失控着火抢险的关键设备-水泵机组进行了分析。新设计的水泵机组是在科威特灭火和国内抢险中所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采用了单泵机组使用形式。通过试验表明,单水泵机组组使用更能充分发挥每台机泵组的能力,减少能耗,而且,在同一动力情况下,减少沿程阻力损失,提高水炮的出口压力,加快灭火速度,缩短灭火时间,减少经济损失,有效地保护油气资源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利用多功能转换器实现气敏传感器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补偿的原理电路及实验结果.该线性化电路具有测量范围宽,线性精度高且易于实现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井喷失控井现场烟雾笼罩,视线受阻,严重影响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针对水雾弥漫对井喷现场图像的视觉效果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暗原色先验去雾算法的图像处理方法对井喷现场进行无雾图像复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的计算机视觉能够获得比人眼直接观察更清晰的井喷现场图像效果,而且与人工观察相比更加安全和持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企业决策与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关系入手,从理论上阐述了任何决策活动都会带来健康安全环境管理风险,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一份健康安全环境责任;论述了健康安全环境决策所具有的经济杠杆作用与机会,以及其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战略要求的统一性。从而,充分论证了企业遵守"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给出了健康安全环境决策的有效实践做法,对于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各线路零序电流具有非线性和非平稳等复杂特征,提出一种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和能量变化曲线相结合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EEMD算法本身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可以通过数据自驱动完成信号分解,而能量曲线可以直观的对故障线路进行筛选.首先,用EEMD算法对故障后各线路零序电流进行分解;其次,提取出各线路分解后的第一固有模态函数并计算相应的能量曲线;最后,计算所构造的信心度函数,完成故障选线.通过试验算例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选择故障线路.  相似文献   
7.
好氧反硝化细菌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脱氮性能、反应酶系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研究前景一是好氧反硝化菌株的筛选,主要以Pseudomonas sp.、Alcaligenes sp.和Paracoccus sp.为主;二是好氧反硝化菌株表现出耐冷、耐盐及可降解毒性有机物及N_2O减排的潜力;三是研究好氧反硝化过程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8.
ZK12-1井是山西河东煤田的一口探井,正常起钻完成后发生井喷。中石油川庆钻采工艺技术研究院灭火公司在长庆钻探公司协助下经过六天时间的艰苦作业,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抢险任务。ZK12-1井钻机特殊,无任何井口装置,抢险中采用了灭火公司新研制的抢险套管头。抢险套管头成功应用和压井成功为今后油气井井喷失控抢险提供了又一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采用冷冻技术可以同时暂堵多层套管环空和油管内径,最大工作压力可以达到70MPa。采用该项技术在西南油气田川东北气矿灌31井进行冷冻暂堵带压换采气井口闸阀取得成功,为国内带压修井作业提供了又一项新的技术,填补了国内带压修井冷冻暂堵技术的空白。为老井、隐患井的整治增添了新的途径,特别是为高含硫化氢气井的修井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0.
卿玉  杨令瑞  李艳丰  罗勇  罗园  刘俊男 《钻采工艺》2012,35(5):75-76,86,11
带压作业技术是近年来井下作业技术发展的新亮点,它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作业设备及配套工具等。而管柱弯曲是带压作业主要危害之一,带压作业装置的举升系统行程越大,管柱越容易发生屈曲变形;行程越小则会影响施工效率,增加成本费用。如何科学的计算带压下管柱时的极限抗弯长度,确定举升系统最大行程是实现带压作业安全、高效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研究管柱受轴向压力后变形情况,建立了非弹性变形和弹性变形的管柱极限弯曲长度计算模型,给出了计算方法,并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实例设计,为高压井带压作业安全、高效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