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通过关联维、李指数、突变指数三种非线性参数和常规地震波场参数(以均方根振幅RMS为例)对地质模型中砂体组合变化的响应分析,并结合非线性参数值与实钻井砂体组合变化的研究表明,非线性参数对砂体组合的变化具有更好的分辨能力.应用该技术在于奇地区白垩系进行非构造圈闭发育区预测,共落实非构造圈闭线索10个.  相似文献   
2.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塔河油田碎屑岩领域最具潜力的层系之一,但埋藏深,砂体规模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亟需开展区带精细评价。通过分析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油气分布特征、断裂体系、砂体以及下伏地层等成藏控制因素,采用“多图叠合”方法,叠合油气藏分布及油气显示图、断裂分布图、沉积相图、地层展布图,形成卡拉沙依组综合评价图,平面上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区带,并指明下步勘探的圈闭类型。其中,最有利区以寻找水下分流河道、“片状”分布的水下决口扇、河口坝等岩性圈闭为主;有利区以寻找被潮汐改造的“条带状”分布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席状砂岩性圈闭为主;潜力区以寻找“片状”分布的砂坪岩性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3.
通过塔河油田托普台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岩芯、测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地震精细相干属性、瞬时频率属性、波形分类以及地层切片属性,对TP16-1井区柯坪塔格组下段沉积相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塔河油田TP16-1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发育一条宽350~500m近东西向曲流河,在河流的凹岸存在明显侧向加积现象。钻井证实河道内砂体发育,侧向加积的点坝砂体也发育,河道外其它地区砂体不发育,从而形成TP16-1井区典型的河道砂型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4.
摘要:环满加尔坳陷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发育岩性、地层不整合、低幅度构造型油气藏,储盖组合、断裂及不整合面等疏导体系对成藏起关键作用。对环满加尔坳陷烃源岩灶、古隆起、区域盖层等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认为,位于沙雅隆起英买力地区、塔河南地区、托甫台地区、塔中地区志留系剥蚀与超覆尖灭区为有利的勘探领域;塔东孔雀地区、古城墟隆起东段砂地比大于90%,非常规致密砂岩盖层成因机制与封堵性认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摸清塔河油田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成藏控制因素,从构造、砂体、断裂、不整合面等方面开展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断裂是沟通奥陶系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砂体横向连通度是油气侧向运移距离关键,T_5~0不整合面由于受到改造增加了与底砾岩的侧向连通程度,利于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6.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及特征参数模拟在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钻井多、埋藏深、储层薄,传统的稀疏脉冲反演及地质统计学反演无法满足开发阶段的需求。为此,首先采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在贝叶斯框架下利用地震约束测井参数进行高频模拟。然而该方法虽然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后验效果,但由于砂泥岩阻抗难以区分,不能很好地预测砂岩分布范围。因此,引入特征参数模拟。该方法利用波形指示反演的原理,优选能够反映岩性的敏感曲线参与模拟,提高了薄层预测精度。反演结果显示:后验井吻合率高,纵向上分辨率高,砂体叠置关系清晰;砂体横向展布自然,符合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三叠系是塔河碎屑岩油气勘探的主要层系,X2井区是三叠系发现的第一个河道型岩性油气藏.本文通过常规地震属性提取分析、RGB分频混色技术的应用,对X2井区河道边界进行了刻画,同时应用地震沉积学中的沿层切片技术对河道期次进行了划分,得出了X2井区共有2期7条河道,其中有1期2号、3号为油藏河道,2期3号、4号河道为气藏河道,1期1号河道为待定油气藏河道,该7条河道的预测与实钻井相符合,为塔河油田碎屑岩油气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为滨岸相沉积,目的层段砂体低孔低渗,横向变化大,泥岩夹层和单砂体厚度较薄,储集层埋深在5 500~6 000 m,由于吸收衰减,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储集层预测难度很大,采用拓频处理、振幅属性分析、瞬时相位和波阻抗反演等技术,根据柯坪塔格组储盖组合中泥岩盖层密度和波阻抗值普遍高于其下砂岩储集层的特点,进行储集层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