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页岩油气勘探需解决的一个基础核心问题是建立富有机质页岩高精度岩相层序,准确预测页岩甜点段。受页岩沉积相对连续与特征变化难识别等因素控制,页岩地层层序关键界面识别难度较大。文章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结合北美和国内部分页岩沉积储层实例特征,指出在页岩沉积中的相对较浅区域,小型冲刷面、低角度的页岩层断面、软质沉积物变形、壳质纹层和冲断构造碎屑等沉积特征的出现是层序边界的重要沉积学指示。对应等时地层中未出现以上明显剥蚀面的连续页岩层沉积,岩相组合转换面、不同类型滞留沉积物、黄铁矿鲕粒层或磷酸盐结核面,加之配合指示氧化-还原条件(有机地化参数、无机微量/主量元素等)及有机物/矿物富集变化规律(有机质丰度、沉积物密度、矿物成分含量等)的地球化学指标可综合判断层序边界或最大海泛面。文章结合国内外实例,详细总结梳理了在测井资料辅助下,使用沉积学特征和地球化学参数分析判断层序界面的关键问题和理论解释,提倡在页岩层序地层划分中,利用钻测井曲线和岩相组合划分三级层序,并结合使用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参数准确搭建四级及以上高频层序格架。  相似文献   
2.
中新生代海拉尔裂谷盆地发育于晚古生代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碰撞造山带上,主要经历了三个构造幕,自下而上表现为下部伸展裂陷、中部拆离滑脱和上部拗陷。盆地演化过程中又受到由于中下地壳物质流动导致的局部隆升作用和后期强烈的挤压作用的影响,使得海拉尔盆地成为具有伸展、走滑、挤压等多种构造样式并存的复杂裂谷盆地。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多类型的构造样式对盆地内沉积体系的时空配置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袁驷  杨仓喜 《工程力学》1998,(A01):229-233
本文以杆轴向强迫振动问题为你,将延拓Kantorovich法推广到时程分析问题的求解,文中取一项试探函数,基于Gurtin变分原理,推导了空间方向和时间方向的常微分方程组,并作了解析求解,分析计算表明,对于文中特例,二至三次迭代便可得到精确解。  相似文献   
4.
Muglad盆地是中非裂谷系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上发育的大型裂谷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3期裂谷发育阶段。通过选取盆地北部不同构造位置3口探井不同层位的岩屑样品,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测试,进行构造-热演化历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存在两期冷却事件,但不同构造单元的演化史有较大的差异。第1期冷却事件发生在晚白垩世早期,对应区域上的"圣通期挤压事件",主要在Tomat隆起表现明显;第2裂谷期末期是盆地区域冷却事件(古新世末期—始新世),造成Nugara坳陷中央凸起形成和Tomat隆起进一步发育,也控制了盆地内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盆地第1裂谷期和第2裂谷期的古地温梯度只有2.00~2.40℃/hm,第3裂谷期盆地深部地幔隆起发育、岩浆活动增强、地温梯度升高,指示了盆地由白垩纪期间的"被动裂谷"演变为古近纪的"主动裂谷"。第3裂谷期末期的剥蚀作用不明显,对油气的生成和聚集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构造对塔中奥陶系礁滩型储集层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台缘带的构造与储集层地质综合分析表明,缺乏改造作用的奥陶系古老礁滩体只能形成低孔低渗储集层,构造作用控制了高产油气储集层的发育。良里塔格组台缘礁滩体沉积末期,东部构造抬升形成强烈的暴露岩溶作用,发育大型溶洞,造成东部储集层优于西部。断裂带是地震剖面上具有“串珠”响应的大型缝洞发育的主体部位,埋藏期溶蚀形成的缝洞体主要受控于断裂。裂缝对后期溶蚀作用及储集层渗透性具有建设性作用,也是油气高产的重要因素。塔中Ⅰ号坡折带构造的差异性造成礁滩体的分布、储集层的发育具有分段性:东部台缘带高陡狭长,风化壳岩溶与构造作用形成的缝洞储集层发育,有利于油气高产稳产;西部断裂欠发育区台缘带宽缓,以孔隙型储集层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