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动鼓是汽车的易损件、安全件,其生产专业化强.工艺与材料比较成熟、稳定.但对小型.尤其是广大乡镇企业,由于设备、技术条件等原因,企业经济效益与产品质量尚有不尽人意之处,本文根据小型企业生产特点,结合作者生产实践,浅谈这方面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负压钻井地面设备配置是否合理是顺利进行负压钻井的关键,不同的油区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负压设备配置方案。针对塔北地区地层特点,给出了适合地层特点的负压钻井设备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欠平衡压力钻井井底压力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在分析影响负压值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井底负压值与其它钻井参数的数学模型,制定了一套便于操作的井底压力控制方法,并以S73井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随钻地层压力测量探头推靠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头推靠力是决定随钻测量地层压力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推靠力过小,探头与地层不能充分接触,导致密封失效;推靠力过大会对测量工具的强度提出更高要求。在介绍地层压力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借助垫片密封原理提出了探头密封原理,指出决定推靠力大小的因素是井底钻井液液柱压力与测试腔压力的差值,并以此计算了推靠力的下限值。由于井下空间、环境、测量仪器部件强度等因素的限制,电源功率、液压泵额定输出压力有限,探头推靠力具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电磁随钻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随钻测量是井眼轨迹监测与控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气体钻井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电磁随钻测量(EM-MWD)技术带来了有利的发展契机和空间。此外,由于EM—MWD系统的投资和服务费用低廉,所以在浅层油气资源开发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系统地介绍了EM—MWD技术的国内外现状、现场试验及应用情况、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EM—MWD技术的主要攻关方向:增加EM—MWD系统的有效测量深度、稳定性、可靠性和井下连续工作时间;进一步拓展测量功能并实现地面与井下以及井下短程的双向通信,进而形成基于电磁信号通信的导向钻井系统。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磁随钻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M-MWD 系统是气体钻井随钻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是近年来国外新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成功研制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电磁随钻测量系统样机—CEM-MWD。在地层电阻率为2~3 Ω·m 的地层条件下,有效测量深度达到了2100 m。阐述了CEM-MWD 的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了CEM-MWD 的现场试验情况,分析了试验数据及电磁信号传输的影响因素,论述了EM-MWD 技术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其研究成果对于发展国内的EM-MWD 技术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殉爆距离的测试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探讨.按照GB12438-90工业粉状炸药实验方法标准规定的方法,测试1个样品需用3发雷管,6根药卷.尝试用1发雷管,4根药卷即可测出3个殉爆距离,并且该方法具有3大优点,从测试效果上更加严格;从效益上,节省了测试成本;从测试效率上,缩短了测试时间.  相似文献   
8.
2008年年底,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德州石油钻井研究所研制的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EM-MWD)工程样机分别在胜利油田P40-X833井和鄂北大牛地气田D66—55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均获得成功,电磁波传输深度分别达到了2100和2715m,两口井的试验都取得了成功,这标志着国产第一套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正式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下竖井压力钢管安装方案的应用实例,从安全、经济等多方面阐述竖井钢管安装方案及配套设施的选择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内加强月牙肋岔管,由于它具有受力合理、设计方便、水流流态好、水头损失小、结构可靠、制作安装容易等特点,在国内外大中型常规和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埋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抽水蓄能电站向高水头大容量方向发展,输水系统趋于大规模化,随之岔管也趋于大PD值化。对于高水头、大PD值岔管,如何减少钢板厚度,降低制造安装难度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在目前数值计算和观测设备比较完善基础上,考虑围岩分担内水压力设计是高水头、大PD值岔管设计的一种必然趋势。文章从工程实例方面重点阐述月牙肋岔管的结构特点和水压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