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峰油田注入水磁处理防垢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西峰油田注入水为研究对象,分析磁处理技术在不同温度、流速、延迟放置时间和磁场强度等条件下的防垢效果;同时研究了磁处理前后水分子聚集体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及磁化防垢的机理。结果表明,磁场强度、水流速度、温度以及磁化后延迟时间均影响磁处理防垢效果,其中,温度对磁处理的防垢效果影响最大;对于Ca2+浓度为1 800 mg/L的水样,在油藏温度条件下,磁场强度为99.22 A/m(7 900 Oe)、水流速度为5 mL/min时的防垢率为9.66%,而常温条件下的防垢率则高达85.34%;同时,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氢键结构被破坏,聚集水分子中氢原子受到的吸电子作用减弱,从而有利于水分子聚集体的分散,可以极大地减弱成垢离子的聚集。图4表5参12  相似文献   
2.
抗盐碱星形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接枝β-CD抗盐碱功能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后水解的方法制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抗盐碱星形聚合物。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偶氮二异丁腈质量浓度为50 mg/L、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为25%、接枝β-CD抗盐碱功能单体质量分数为1.5%、引发温度为5℃、水解温度为90℃、水解时间为3.0 h。原子力显微镜形貌观察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抗盐碱星形聚合物S07313含有星核接枝β-CD功能单体。抗盐碱星形聚合物S0731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450×104,其他基本理化性能都能达到油田应用指标的技术要求。当大庆模拟盐水中加入NaOH质量分数为1.0%的碱水时,抗盐碱星形聚合物S07313、HPAM3000和MO4000的表观黏度分别为42.40 mPa.s2、9.20 mPa.s和18.00 mPa.s。抗盐碱星形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的配伍性优良。图10表3参20  相似文献   
3.
系统考察了污水中多种因素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在25℃时,污水中使聚合物化学降黏的主要成分为铁、钙、镁,其影响顺序为:Fe2+〉Fe3+〉Ca2+≈Mg2+;在65℃时,污水中使聚合物化学降黏的主要成分为铁、硫、钙、镁,其影响顺序为:Fe2+〉Fe3+〉S2-〉Ca2+≈Mg2+。在25℃、65℃时,生物影响聚合物黏度的主要菌种为铁细菌(FeB)、硫酸盐还原菌(SRB)和腐生菌(TGB),其影响顺序为FeB菌〉SRB菌〉TGB菌。确定了采油用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时各影响因素的限度指标:铁离子〈0.1 mg/L、S2-〈1 mg/L、Ca2+〈100 mg/L、Mg2+〈50 mg/L、FeB菌〈100个/mL、TGB菌〈10000个/mL、SRB菌〈10000个/mL。此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损失小于30%。当污水中这些成分高于该指标时,将引起聚合物溶液黏度大幅降低,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抑制。图6表1参9  相似文献   
4.
张翼  王德虎  林庆霞  朱友益  龙杭 《化工进展》2012,31(8):1852-1856
为了使油田用助剂的乳化力的评定与实际工作环境更为吻合,实验改进了原有的国家标准,采用光度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确立了分析方法的最佳波长为230 nm附近,标准曲线绘制时的油含量选在300 mg/L以下时线性关系良好,乳化剂的用量在0.05%(质量分数)以上时具有较好的乳化现象,便于操作。给出了操作步骤和溶液配制规程,验证了该方法的误差、重现性和实用性,表明该法可以有效地评定油田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力。  相似文献   
5.
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过渡金属-稀土为主要成分的TR型油田污水去活催化剂,并通过EDS、XRD和S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催化性能与其表面形态有关。当过渡金属与稀土金属的原子比为2∶1时,催化性能最好。该催化剂用于多相催化氧化处理模拟油田污水时催化性能高效稳定,与未处理的模拟污水相比,采用TR型油田污水去活催化剂,经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后的模拟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粘度提高548%。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人造岩心双管并联模型系统开展了聚合物驱后原位交联提高采收率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驱后注入乙酸铬交联剂实施原位交联,能够维持聚合物驱后续转水驱阶段压力长期稳定不降,大幅度提高低渗透岩心的采出程度;在渗透率级差为3~10的范围内,渗透率级差越大,聚合物驱后原位交联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越大;聚合物驱后原位交联体系注入时机越早,改善后续水驱的效果越好,室内条件下聚合物驱后原位交联技术提高采收率在9.5%以上。图2表3参1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