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2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重磁建场法在三塘湖盆地火成岩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二叠系和石炭系的火山岩是三塘湖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分布广泛,由于埋藏深以及侏罗系煤层和条湖组火山岩对深层地层的屏蔽作用,造成地震资料品质差,地震勘探也不能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针对该区存在的勘探难点,提出采用高精度重磁、建场法以及重磁电震联合勘探来解决该区存在的勘探难题,通过重磁建场勘探,对盆地基底断裂、结构有了新的认识,重新划分了火成岩的分布范围,通过钻探证实,吻合性较好,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萄沟地区受后期构造活动的改造,形成了岩性油气藏的构造背景和发育条件。葡萄沟地区中侏罗统主要目的层砂、泥岩纵向上呈薄互层分布,横向上急剧相变,而且砂、泥岩波阻抗分异性差,使该区岩性圈闭预测十分困难。本文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采用岩性随机模拟、测井曲线重构反演、地震属性分析、多属性综合油气预测、地震子波吸收分析、平点等技术手段,有效地预测了岩性圈闭及油气藏的发育条件,发现了葡萄沟地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富集带。  相似文献   
3.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巴喀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多样,地下构造复杂,导致该区原始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尤其是构造主体部位地层高陡,断裂非常发育,地震偏移成像难度极大,从而使得该区地下构造难以准确落实;同时巴喀地区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不明显,缺乏有效的储层预测识别方法,以上因素制约了巴喀地区油气勘探的进程.通过研究,形...  相似文献   
4.
化工厂房、污水管道和酸雨等环境中有较高浓度的硫酸,受硫酸腐蚀后,钢筋混凝土梁表层混凝土严重损伤,混凝土强度显著降低,梁受剪性能产生较大变化。考虑混凝土腐蚀层厚度和剪跨比等因素,对硫酸腐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混凝土腐蚀层厚度和剪跨比对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应变、开裂荷载、破坏形态、承载力以及挠度等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腐蚀梁破坏形态主要受剪跨比影响;随着腐蚀层厚度增加,梁截面应变和开裂荷载增大;承载力减小;变形增大。基于硫酸腐蚀对混凝土强度、剪跨比和截面尺寸等影响,提出硫酸腐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由于压力容器自身的工作特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多于一般的普通设备,因此在压力容器的检验过程中应尽量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并在日常使用中积极识别、预防危险源,使危险源消弭于无形,提高安全保障。本文就压力容器的检验展开研究,概述压力容器检验的内容,分析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岀几点控制压力容器危险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案例着重针对结晶槽封头及筒体焊接接头处的焊缝进行磁粉检测,并分析出现裂纹的原因,提出修补方案。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巴喀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多样,地下构造复杂,导致该区原始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尤其是构造主体部位地层高陡,断裂非常发育,地震偏移成像难度极大,从而使得该区地下构造难以准确落实;同时巴喀地区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不明显,缺乏有效的储层预测识别方法,以上因素制约了巴喀地区油气勘探的进程。通过研究,形成了针对巴喀地区的地震成像、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其中的关键创新技术主要包括:起伏地表模型约束综合静校正技术、复杂地区"六分法"叠前噪声压制技术、浮动面逆时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等。攻关与生产紧密结合,新研究成果能够更加准确地刻画巴喀地区的断裂位置及地下构造形态,整体成像效果得到改善,利用新研究成果重新梳理了构造样式,进一步认识了该区断裂特征及地层展布规律,新发现和落实了一批圈闭,在此基础上综合储层预测成果,优选了多个有利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隧道工程的特点,为保证隧道安全运营,阐述了合理选用及安装隧道洞壁装饰板的一些要点。  相似文献   
9.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萄沟地区受后期构造活动掀斜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岩性油气藏的构造背景。葡萄沟地区中侏罗统主要目的层砂、泥岩纵向上薄互层分布及横向上相变急剧的展布格局,砂、泥岩波阻抗分异能力差等因素,使该区岩性圈闭预测十分困难。在油气勘探的过程中,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采用岩性测井曲线重构反演、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子波吸收分析、平点等技术手段,有效地预测并评价了岩性圈闭及油气藏的发育条件。经近几年的勘探技术攻关,发现了葡萄沟地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富集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吐哈油田公司几年来在火焰山进行的地震攻关,形成了包括基本参数论证、观测系统参数分析和优化、模型正演分析等一套适合火焰山山地三维勘探的采集参数论证技术。激发上利用微测井和小折射资料合理选择井深,大药量激发;接收上采用钻孔埋置检波器;静校正方面形成了适合火焰山的静校正技术。在吐哈油田火焰山地区应用以上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