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低渗透挥发性油藏注烃类气驱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注烃类气驱实验研究,了解文留油田低渗透挥发性油藏注气开发的一般机理和开发特点。采用PVT分析方法分析地层流体的物理性质、注入溶剂的组份;通过细管实验研究地层流体同注入溶剂在130℃时的最小混相压力;长岩心驱替实验分析气驱、水驱、水气交替注气的采收率、压力的变化规律。细管实验研究表明,最小混相压力为47.1MPa,长岩心注天然气驱替实验表现出近混相的特征。天然气驱注气压力低,采收率高,适合于文南油田低渗透挥发性油藏。  相似文献   
2.
针对返回舱安全着陆问题,采用陆面颗粒离散元模型(discrete element model, DEM)与返回舱壳体有限元模型(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相耦合的方法,对返回舱回收着陆过程的动力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分析讨论垂直和倾斜2种着陆姿态的返回舱结构应力分布,从冲击能量的角度讨论陆面颗粒对其缓冲作用。对影响返回舱回弹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结果认为:陆面颗粒是返回舱着陆冲击能量吸收的主体,且倾斜着陆时陆面颗粒吸能占比更加显著;当陆面颗粒之间的摩擦因数较小或返回舱质量较大时,返回舱着陆的回弹速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油层纵向非均质严重的问题。进行了一种分层采油技术的研究,实现了两个油层任意层段的选择性开采油,既能满足油田生产需要大多数油层。现场应用四口井,通过改变层生产效果明显。对于缓解层间矛盾的技术,更大限度地发挥松散砂岩储层生产力、改善水驱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永安地区断层封堵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永安地区目前所发现的油藏(圈闭)均与断层有关,断层是复杂断块区构成圈闭的主要因素,对断层封堵性的综合研究已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由于研究区的特殊性,区别于以往Allen1980年的剖面分析法和Lindays等1993年的泥岩涂抹系数法.本文主要采用易于获得的油田水资料.利用油田水的矿化度、脱硫系数、钠氯系数、碳酸盐岩平衡系数、变质系数和钙镁系数判别断层封堵性.结合断层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指数判断断层的活动性。综合研究表明汉留、永2、永5断层为封堵断层,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而永1断层为开启断层不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5.
列车节能运行两个论断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造"均衡速度"和"接力赛"理论分析模型,对列车节能运行两个最基本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综合分析论证得出两个普遍性论断,揭示出两个论断成立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地球以及各种物体都是以三维空间形式存在的,勘探开发研究的对象就是地球这个空间三维体.三维GIS是处理空间信息的强大工具,将其应用于油田生产中,能够实现生产研究、管理决策空间可视化,有效地分析潜在资源,为勘探开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安塞油田A、B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转化水驱特征曲线,建立了安塞油田A、B油藏水驱曲线,表明西帕切夫水驱曲线和马克西莫大一童宪章水驱曲线是整体性规律,适用于油藏整个开发过程。认为水侵量的计算应分为2个阶段,即注水前和注水后,不同时期的水便又分为边底水侵和注入水侵2部分,通过A、B区不同时期水油比的计算,发现水油比与含水关系密切,团而可通过计算水油比来反映含水变化。由计算的年水侵量和注采比及含水建立的关系图,得出A区宜采用的注采比为1.16,B区宜采用的注采比为1.24。  相似文献   
8.
空心颗粒材料与实心颗粒材料相比,可以在节约材料消耗的同时达到轻质化目的,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缓冲材料。在测量单个空心及实心颗粒物理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物理试验从冲击力第一峰值和缓冲耗时两个方面探讨了冲击能量、颗粒床厚度和颗粒粒径等因素对空心及实心颗粒材料缓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个空心颗粒的等效弹性模量及回弹系数均小于实心颗粒。当冲击能量较小时,空心颗粒材料对峰值冲击缓冲效率优于实心颗粒材料,当冲击能量较大时,空心颗粒缓冲性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峰值冲击力的减弱。空心颗粒材料的临界厚度小于实心颗粒材料,但在颗粒床厚度较小时的缓冲效率比实心颗粒差。颗粒粒径对空心及实心颗粒材料缓冲性能的影响呈现相反的趋势,振动耗能是影响空心颗粒缓冲性能的主要因素。空心颗粒的内外径满足一定比例关系时会达到最优的缓冲性能,因此颗粒粒径超过平衡粒径后,空心颗粒材料相较于实心材料不再具有缓冲性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