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选取胜利油田2个油样(一个遭受明显改造,另一个没有遭受明显改造),实验室条件下对2个油样进行厌氧降解,定期抽取微生物作用后的油样,对降解后的原油及厌氧降解原油产生的天然气进行多种实验分析,探讨原油的变化以及厌氧降解气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原油在厌氧降解过程中,族组分发生变化;原油被微生物厌氧降解产生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甲烷;次生气中甲烷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43.4‰左右,二氧化碳碳同位素主要为-11.8‰左右,表明厌氧降解气是有机成因的。而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甲烷碳同位素变轻,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变重。   相似文献   
2.
简要叙述了生物降解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指出微生物降解原油有喜氧/厌氧降解2种机制,实验室条件下一般进行喜氧生物降解,由于厌氧降解的速率很慢,因而在实验室条件下不可能完全模拟地下厌氧生物降解;温度对生物降解有控制作用,40℃左右时实验室生物降解效果最佳;在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降解对原油的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各个组分都产生影响,使饱和烃含量相对下降,芳烃、非烃、沥青质的含量相对上升,而沥青质不易被生物降解,其热解产物及钌离子催化氧化产物在生物降解原油对比、油源对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马北油田各个构造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指示马北油田原油形成于弱还原淡水湖相成油环境;具有陆源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双输入的特征,为成熟原油,来源于侏罗系淡水湖相生油岩。马北2井原油出现高丰度25-降藿烷系列与完整链烷烃系列并存的现象,说明该原油遭受过生物降解作用改造,该构造至少经历了2期油气充注。  相似文献   
4.
苏里格气田苏2O区块气水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里格气田苏20区块储层非均质性强,气藏气水分布的复杂性严重影响了气田产能建设效果,且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井位部署逐渐由富气区向外扩展,新完钻井投产后效果差,产水严重.因此开展气水分布规律研究已成为提高该区块产建效果的基础.在区域水化学分析、测井气水层识别、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苏20区块气水的分布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后认为:①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无统一的气水界面;②研究区垂向上表现为下气上水,下二叠统山1段基本不含水,从下二叠统盒8下亚段2层→盒8下亚段1层→盒8上亚段的地层水逐步增多;③从成藏要素分析,表明苏20区块富水与其生烃强度、构造位置和天然气的运移密切相关;④地层水根据其成因差异可以分为低部位滞留水、透镜状滞留水、孤立透镜体水3种类型,研究区内主要为透镜状滞留水类型.  相似文献   
5.
苏里格气田苏49区块盒8下亚段发育典型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规律复杂且单井产气量差异大,为了明确储层非均质性对气藏分布和气井产能的影响,实现气田高效开发,在精细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钻测井、测试分析和气井生产资料,对储层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①研究区盒8下亚段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均较强,其中盒8下2砂层组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层内夹层多、砂体垂向和平面上连通性差,其非均质性要强于盒8下1砂层组;②平面上,研究区西部的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均严重,中部苏176三维区及附近的盒8下1砂层组砂体连通性好,存在相对高孔高渗带,夹层较少,有利于天然气富集并成藏;③储层非均质性对含气性、气层宏观展布和开发效果影响均明显,相对好的储层物性、连通性和低的夹层频率均是天然气富集和高产的关键。该结果可为研究区及类似地区井位部署和后期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沉积储层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砂体横向变化快,单砂体厚度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常规的低分辨率二维地震稀疏脉冲反演无法清晰地展现出砂体的叠置关系。为此采用高分辨率多子波地震反演技术对苏X区块进行储层预测:首先对二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拓频处理,其次进行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和自然伽马拟声波阻抗的可行性分析;然后对拓频后的地震数据体进行分频操作,将各分频体地震数据与钻井现场模型数据结合分别进行贝叶斯反演,反演后的数据体通过分频特征重构技术进行频率域融合,最终得到高分辨率多子波地震反演数据体。采用高分辨率多子波地震反演技术对苏X区块进行储层预测取得良好效果,相对常规稀疏脉冲地震反演,高分辨率多子波地震反演在纵横向分辨率上提升明显,砂体的叠置关系及井间砂体的尖灭展现得更清晰,反演结果更可靠,能够为有利层位的优选和评价提供更符合地质规律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苏里格气田苏20区块气水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里格气田苏20区块储层非均质性强,气藏气水分布的复杂性严重影响了气田产能建设效果,且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井位部署逐渐由富气区向外扩展,新完钻井投产后效果差,产水严重。因此开展气水分布规律研究已成为提高该区块产建效果的基础。在区域水化学分析、测井气水层识别、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苏20区块气水的分布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后认为:①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无统一的气水界面;②研究区垂向上表现为下气上水,下二叠统山1段基本不含水,从下二叠统盒8下亚段2层→盒8下亚段1层→盒8上亚段的地层水逐步增多;③从成藏要素分析,表明苏20区块富水与其生烃强度、构造位置和天然气的运移密切相关;④地层水根据其成因差异可以分为低部位滞留水、透镜状滞留水、孤立透镜体水3种类型,研究区内主要为透镜状滞留水类型。  相似文献   
8.
苏里格气田苏20区块主力气层盒8段储集层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复合连片,非均质性强,给水平井准确入窗和轨迹控制造成了一定困难。通过多年水平井钻井实践,总结出"两阶段、三结合、四对比、五调整"的随钻地质导向技术。从资料收集及整理、标志层确定、精细地层对比、海拔垂深校正和成功入窗的标志判断5方面对入窗地质导向的实施进行了介绍。结合目的层顶底界预测、隔夹层判识、水平井轨迹调整等对水平井水平段控制及储集层钻遇率分析技术进行阐述,并对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钻井现场应用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对气层做出现场快速准确解释,卡准水平井入窗点,实现水平段准确控制,引导钻头在有效储集层中钻进,提高水平井气层钻遇率,保障水平井开发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精细对比和解剖苏里格气田苏20区块气层分布,总结苏20区块气层研究区的分布特征,发现苏20区块横向上气层分布具有多层叠置的特点,石盒子组及山西组各个层段均解释有气层或含气层,气层纵向上主要集中分布在盒8段和山1段。综合沉积相、砂体展布及储层发育特征,认为该区以盒8下亚段为主要储集层位,其他层位作为补充,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同时对气井依据储能系数,将气层划分为3类,储能系数大于0.5为Ⅰ类气层,储能系数0.3~O.5为Ⅱ类气层,储能系数0.1~0.3为Ⅲ类气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