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汉盆地潜江期盐湖沉积石油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论述了江汉盆地潜江期盐湖沉积石油形成的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盐湖相生油岩干酪根和烃类的演化规律,提出正烷烃由未成熟的高偶碳优势演变到成熟的偶奇相当,即OEP值由0.39演变到近于1;地温梯度较低,导致有机质的演化速率较慢,各演化界限较深。这是盐湖相生油岩烃类演化的二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潜江凹陷一些断裂带、古剥蚀区存在不同成熟度油源混合的问题,选用该凹陷广33井未熟油与广11井成熟油进行了不同比例的混油实验。依据其实验结果,利用衡量原油成熟度最有效的指标C29甾烷的两个异构化参数值,科学地判断出潭口、代河油田未熟油与成熟油的混源比例大致为1:3和1:1,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陈参1井声波时差数据绘制的泥岩压实曲线为基础,利用外推法求得该井上、下第三系之间的剥蚀厚度,并恢复其各层系的古埋深。结合生油、沉积、构造等资料,探讨了本井区主要生油层系新沟咀组下段的生烃史和排烃史,提出了烃类生成在先,排烃稍后,是生排相匹配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膏盐沉积盆地形成的未成熟石油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未成熟石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现代石油成因理论认为,石油是干酪根在沉积岩成岩作用晚期热降解而生成的。根据这一理论,石油生成有一个门限深度与一个相应的门限温度,只有在门限深度以下的生油岩才具有勘探意义。晚期成油说已为国内外的石油勘探实践证实是正确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潜江凹陷潜江组油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继纲 《石油学报》1985,6(2):23-29
本文应用生物标记化合物(包括甾烷、萜烷、异戊二烯类烷烃和金属卟啉),碳同位素,正构烷烃以及红外光谱的某些基团特征等地球化学资料,将潜江凹陷潜江组不同产层的原油划分为潜四段、潜三段和潜一段三种类型。这三种原油类型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明显,颇有差异。通过原油与生油岩的对比,确定了三种原油类型的油源是来自本段的生油岩。  相似文献   
6.
江汉盆地重质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膏盐盆地重质油的基本特征是:高含硫,低饱和烃,高非烃和沥青质;正烷烃具有极明显的偶奇优势;特别富含植烷、伽马蜡烷、镍卟啉等生物标记化合物。本文提出了江汉盆地重质油的成因除具有成熟原油遭受水洗氧化作用、生物降解作用或运移中脱沥青作用外,还发现有的确系原生重质油,与膏盐环境偏腐泥型的不成熟生油岩有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14项石油地球化学标志,将盆地内现已发现的新沟咀组原油划分为未成熟、低成熟、成熟和高成熟四种类型。从烃源岩的成烃演化、成油环境与母质类型等方面探讨了这四种不同类型原油的成因,进而阐明了各类原油的平面分区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汉盆地浅层油气藏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汉盆地在生油门限深度(2200m)以上,除有被水洗氧化或生物降解的成熟原油外,已发现有未成熟原油。该盆地具有形成浅层油气藏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浅层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是凹陷的斜坡带、边缘断裂带、古剥蚀区以及与生油洼陷毗邻的凸起带。  相似文献   
9.
根据陈沱口凹陷陈参1井新沟咀组油气显示特征、生油条件分析及油源研究认为:(1)新沟咀组下段Ⅰ、Ⅱ油组原油具有非烃和沥青质含量较低、轻重组分比值低、姥植比低;饱和烃含量较高、植烷含量高、红外720cm-1吸收峰高、甾烷C29αα20R峰高等特点。属于低成熟原油。(2)Ⅱ油组暗色泥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且已进入生油门限,有较高的生油潜力,是目前盆地内首次见到的好生油层。(3)经生物标志物等多项地球化学指标综合对比表明,油源确系来自Ⅱ油组生油岩,具有自生自储的特征。这些认识揭示了陈沱口凹陷新沟咀组良好的含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0.
应用热解技术识别油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对潜江凹陷新沟咀组5个含油区25口井130块不同含油级别的砂岩储层样品的分析,并结合录井、电测及试油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江汉盆地识别评价油层的热解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