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陈墩库区湿地从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进行水质监测,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归纳总结湿地氮磷浓度变化规律,探究不同植物与湿地氮磷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陈墩库区TN、TP浓度在不同湿地季节变化有所差异,各湿地TN浓度在春、夏、冬差异显著;TP在冬季有显著差异,其余季节均无明显差异,陈墩库区TN、TP浓度季节变化与进水氮磷浓度和湿地面积、植物类型及生长状况密切相关;不同植物与湿地TN、TP呈现不同的相关性,这与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不同有关;轮叶黑藻、再力花、芦苇对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的环境下,考虑到口令管理层次分为超级用户和普通用户两个层次,超级用户仅限于对普遍用户的管理,不能直接对数据进行操作;普通用户对数据进行所规定的若干种权限进行操作。因此,对口令的设计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处理。1.安全性措施 在《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5年4月刊登的《Foxpro2.5For Dos/Windows通用口令管理程序设计》一文中,参考微软公司提供的资料,提出了由用户自定义函数方式进行编程的口令设计方式,并给出一套完整的口令管理系统功能函数,起到了一种安全性保密作用。为了说明问题,现在简单介绍该功能。即它将用户权限分为:追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歧南断阶带沙河街组不同层位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更好地指导区域内油田开发,以岩心、室内实验数据及薄片资料为基础,对歧南断阶带沙河街组储层特征及其物性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歧南断阶带沙河街组储集空间以次生粒间孔隙为主,储层属中孔中低渗型,沙二段物性好于沙一段及沙三段。物性主控因素主要包括沉积及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决定了沙河街组各层位储层原始物性的好坏,成岩作用在前者的基础上对储层物性进一步改造。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6个储层物性主控参数,建立了储层综合评价指数,据此对沙河街组储层进行了分类和展布预测。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内储层共发育4种类型,其中沙二段主要发育Ⅰ类及Ⅱ类储层,沙一段主要发育Ⅲ类及Ⅳ类储层,沙三段主要发育Ⅱ类和Ⅲ类储层。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对静定结构及其维修的整体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问题的理论模型,并对之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模型之解及解的一些有意义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汪跃 《福建电脑》2002,(4):23-24
本文就新一代校园网的建设过程,探讨其基本特征、教学模式、集成环境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芦岭井田硬质高岭土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该井田硬质高岭土开采是可行的,可作为开发第三产业的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震、录井、测井、岩心等资料,对渤中凹陷石臼坨凸起东部南缘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类型及展布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沉积控制因素.占近系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滩坝和湖泊等沉积相.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湖泊水体深度较浅,范围小;沙三段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水体深度增至最大,范围增加;沙一+二段沉积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水体深度再次变浅,范围最广.在渤中坳陷特定的古构造格局下,冲积扇沉积主要受古气候-物源-古地形变化组合因素的控制,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受古气候—物源—古水系—古地形—湖平面变化组合因素的控制,滩坝沉积主要受古气候—物源—水下低隆起—湖平面变化组合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近临界态油气藏油气变化规律较常规油气藏更加复杂,常规油藏工程方法预测的油气采出程度和生产气油比与实际偏差大,动态预测难度大。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近临界态油气藏流体特征、开发规律等因素,基于广义物质平衡方程和低界面张力下的油气两相渗透率曲线,建立近临界态油气藏动态预测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新方法由于同时考虑了溶解气油比和挥发油气比的双重作用,以及低界面张力下的油气相渗变化特征,所计算的油相采出程度和瞬时气油比更符合实际生产动态,预测油气采出规律和采收率更加准确,研究成果对类似油气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