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基于数字露头模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客观地认识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宏观分布和空间结构,提出一种基于数字露头模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传统露头地质研究工作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仪器对露头面进行三维数字化,建立数字露头模型,并进行地质分析,提取关键层面和地质信息(岩相、孔隙度、渗透率和声波速度等),然后根据三维露头地质信息,利用建模软件建立三维露头储集层地质模型,应用于地下储集层研究中。基于数字露头模型建立了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鱼洞梁剖面三叠系飞仙关组鲕粒滩储集层三维地质模型,模型更真实地反映了岩相、孔隙度和渗透率展布及其之间的关系,为具有相似地质条件储集层的地震资料解释和储集层预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储集层微观非均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库车坳陷叶格尔明地区和克孜勒努尔地区的下侏罗统阿合组和阳霞组不同沉积微机(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心滩和河口坝)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的研究,认为不同沉积微相具有明显不同的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辫状河道微相储集性最好,其次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心滩和河口坝微相最差,就相同微相而言,吐格尔明地区要优于克孜勒努尔地区。  相似文献   
3.
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溶作用、裂隙作用,胶结作用及演解作用。成岩作用阶段划为三期:早期大致为茅口期;中期为晚二叠世初至白垩纪未;晚期为白垩纪末或第三纪初至第四纪。瑟此相应所经历的成财环境演化序列大致为:海水成岩环境→浅埋藏成岩环境(浅埋Ⅰ)→深埋藏成岩环境(浅埋Ⅱ)→晚期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指出了深埋有机酸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溶孔是本区最有意义的油前孔隙,大多被沥青所充填。  相似文献   
4.
对碳酸盐矿物和结构组分进行阴极发光分析可以直观、快捷地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和成因。基于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充填方解石阴极发光特征分析,结合Mn2+和Fe2+含量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深入研究其对成岩环境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Mn2+和Fe2+含量及发光特征可大致反映成岩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明亮发光(Mn2+含量高)表明成岩环境为还原条件,也可能是与不发光胶结作用相关的氧化水停滞有关;昏暗—不发光表明成岩环境为氧化条件,是Mn2+趋向于被氧化为高价态而不易置换Ca2+进入晶格所致;不同产状的缝洞充填方解石发光性、Mn2+和Fe2+含量及两者比值各异,指示不同的成岩环境及充填期次,反映研究区缝洞形成及充填的复杂性和多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层系构造-埋藏史曲线对成烃、成储和成藏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人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剥蚀厚度、构造运动幕次等地质认识恢复的构造-埋藏史,因构造运动幕次认识的不同,地层剥蚀厚度难以恢复,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经历多旋回构造运动改造的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构造-埋藏史的重建。通过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镜下多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识别和成岩序列的建立、碳酸盐矿物U-Pb同位素测年和团簇同位素(Δ47)测温两项技术的应用,取得两项成果认识:(1)建立了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基于同位素年龄和Δ47温度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曲线,解决了前人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剥蚀厚度和构造运动幕次等地质认识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曲线不确定性的问题;(2)基于同位素年龄和Δ47温度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曲线,重新认识了灯影组气藏的成烃、成储和成藏史,指出该气藏经历了志留纪石油聚集、二叠纪石油聚集、燕山-喜马拉雅期天然气持续聚集和调整3个阶段。该案例揭示基于同位素年龄和Δ47温度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恢复方法不但适用于经历多旋回构造改造的深层碳酸盐岩构造-埋藏史重建,而且在成烃、成储和成藏研究中具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岩石学、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定年等研究,就热液对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储集层幕式改造进行分析。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缝洞中充填多期中—粗晶鞍状白云石及其他热液伴生矿物,主要属印支期构造挤压及推覆作用下规模性高温、深部富镁卤水沿基底断裂/伴生裂缝等渗滤通道对早期灰岩/白云岩幕式改造的结果。富镁热液作用时间主要为中—晚三叠世,其次为燕山运动中晚期及喜马拉雅期,热液改造导致了硅质及方解石充填。热液白云石化作用受断层、热液性质、流动路径及围岩岩性等因素复合控制,作用效果以物性“平均化”为主,热液对早期厚层块状颗粒灰岩/白云岩以热液白云石化/热液重结晶作用、破碎角砾化及缝洞充填等改造作用为主;对早期薄—中层泥粒灰岩以压裂、顺层白云石化、溶蚀及伴生矿物充填等产生的溶蚀-充填复合改造为主。热液作用下的破裂缝及溶蚀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溶蚀孔洞与网状裂缝的有效连通可形成优质白云岩储集层;典型热液白云岩储集层发育于断裂附近1 km范围内,厚30~60 m,部分孔/洞-缝连通体系发育的热液白云岩储集层具备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历经27年的勘探,多口探井见工业油气流或良好油气显示,但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储量和产量,烃源岩生烃史、资源量和规模储层分布不清是关键制约因素。通过大量的露头、岩心和薄片、单井和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分析,取得了4个方面的新认识:(1)在前人认为的塔东发育中下寒武统、中下奥陶统2套烃源岩的基础上,新增震旦系、上奥陶统2套烃源岩;(2)对埋藏史的重新认识改变了前人认为的烃源岩快速埋藏和高—过成熟导致生烃时窗短、生烃量有限的观点,指出晚奥陶世至二叠纪末长期处于生油窗范围,4套烃源岩有充足的时间大量生成液态烃,可使油气资源量显著增加;(3)在前人的印支—燕山期原油裂解气认识基础上,指出喜马拉雅期的快速深埋可使源内和源外滞留分散液态烃"接力"生气,新增资源量超过预期;(4)指出塔东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5类储层,相控性明显,有规模可预测。基于新的认识落实塔东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天然气资源量(1.33~1.66)×10~(12)m~3,推动了对塔东隆起和古城低凸起2个现实勘探领域以及3个潜在勘探领域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量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储层物性分析资料,对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和成岩序列、储层孔隙类型和成岩—孔隙演化、储层物性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指出三肇凹陷砂岩储层的硅酸盐颗粒溶孔尤为发育,见有次生溶孔发育带,对孔隙的贡献率可以达到10%。由此导致工区发育两类有效砂岩储层:一是残留原生粒间孔型储层,分布于长春岭背斜带、朝阳沟阶地、太平川构造及尚家构造一带;二是次生溶孔与残留原生粒间孔混合型储层,分布于三肇凹陷,次生溶孔的发育提高了有效储层的下限。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多个层段发育碳酸盐岩台地边缘高能沉积相带,但其台缘礁滩体储层性能差 异显著。统计表明,进积-加积型镶边台缘在薄片面孔率、岩样孔隙度及录井异常方面总体超过退积- 缓坡型台缘带。前缘斜坡角度与台缘带储地比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斜坡角度大、建隆高的进积-加 积型台缘带礁滩体在准同生期遭受较强的暴露和大气淡水淋滤,且早期存在的孔隙也有利于后期叠加埋 藏溶蚀作用,因而储层厚度较大,储集条件较好;而斜坡角度小的缓坡台缘带需要裂缝、热液和白云石化 作用等额外因素才能形成有效储集体。  相似文献   
10.
多参数综合识别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广泛发育白云岩,其成因主要可以用萨布哈白云石化、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和热液白云石化4种模式来解释。萨布哈白云岩发育于潮间-潮上坪蒸发环境,以含膏泥晶白云岩为特征;渗透回流白云岩发育于蒸发台地(或潟湖)环境,以保留原岩结构的粉晶白云岩为特征;埋藏白云岩发育于埋藏环境的各个阶段,以细-中晶白云岩为特征;热液白云岩以伴生热液矿物的中-粗晶白云岩为特征。不同成因类型的白云岩形成于不同的成岩环境和阶段,具有不同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通过大量岩心、薄片和主量元素、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数据的细致研究,再结合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古地理、古气候、构造背景等资料,系统总结了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4种成因白云岩的多参数识别特征,通过综合分析能较好地克服成因多解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