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含油层系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顺北地区在白垩系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测试获得少量原油。为研究顺北地区白垩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油气来源,系统开展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油—油、油—源对比研究。顺北地区白垩系原油饱和烃色谱为单峰前峰型,正构烷烃系列保存完整,谱图基线平稳,未见明显的"鼓包",原油Pr/Ph分布在1.65~1.71,C21TT/C23TT>1,生标图谱中藿烷系列化合物占明显优势,∑三环萜烷/∑藿烷<1,检测到丰度较高的伽马蜡烷和三芳甾烷化合物,指示为保存条件良好的陆相成因类型原油;顺北白垩系原油与北部库车坳陷周缘的英买、大宛齐、大涝坝白垩系原油、库车河三叠系黄山街组泥质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源性,指示油源来自库车坳陷三叠系黄山街组泥质烃源岩;白垩系原油热演化程度从大宛齐到英买再到顺北呈现出降低的趋势,推测顺北白垩系原油可能来源于库车坳陷三叠系烃源岩,生成的早期陆相油气沿白垩系优质砂体、T40不整合面、断裂由北向南远距离侧向运移。  相似文献   
2.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塔河油田碎屑岩领域最具潜力的层系之一,但埋藏深,砂体规模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亟需开展区带精细评价。通过分析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油气分布特征、断裂体系、砂体以及下伏地层等成藏控制因素,采用“多图叠合”方法,叠合油气藏分布及油气显示图、断裂分布图、沉积相图、地层展布图,形成卡拉沙依组综合评价图,平面上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区带,并指明下步勘探的圈闭类型。其中,最有利区以寻找水下分流河道、“片状”分布的水下决口扇、河口坝等岩性圈闭为主;有利区以寻找被潮汐改造的“条带状”分布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席状砂岩性圈闭为主;潜力区以寻找“片状”分布的砂坪岩性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3.
博湖坳陷是焉耆盆地的主要油气勘探区域,但长期以来,该地区都以寻找构造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寻找构造油气藏的难度不断加大,为进一步打开油气勘探局面,故迫切需要寻找隐蔽圈闭。为此,通过对八道湾组底部层序(SQ1)开展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结合已有钻井岩性资料,预测油气富集相带。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山前复合扇体、主水道、扇三角洲;废弃的三角洲平原、沼泽、三角洲平原;强制水退、低位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等相带。强制水退期间沉积的倾向湖盆的前积砂泥互层,极有可能发育孤立砂体,形成隐蔽的岩性圈闭,是最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钻井、测井、地震和分析测试资料为依据,利用砂体精细对比、地震属性综合分析等手段,对库东—轮台地区苏维依组(Ⅱ砂组)上倾尖灭型砂岩沉积相及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目的层段为滨浅湖滩坝砂沉积,其岩性主要为棕褐色—褐灰色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沉积构造以浪成交错层理、浪成波痕、生物扰动等为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少量粒内溶孔、颗粒破裂缝,储层物性主要表现为低—特低孔—低渗型储层,排驱压力较高,孔喉半径较小,分选性一般,以细歪度为主,少量粗歪度,孔隙结构总体较差,但微裂缝对储层储集性能具有改造作用。研究区发育多个上倾尖灭性岩性圈闭,苏维依组岩性油气藏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中西段前中生界下奥陶统-上震旦统岩石类型以发育白云岩、灰岩和灰岩与白云岩之间的过渡类型为主,储集空间可以分为孔隙、裂缝、溶蚀孔洞三大基本类型。根据储集空间类型特征研究区以发育裂缝型储层为主,其次为缝洞型,孔隙型储层发育较少。研究区碳酸盐岩成岩史复杂,表现为中间开启型,成岩演化经历了同生-准同生成岩阶段(海底成岩、大气淡水成岩)、早成岩阶段(浅-中埋藏成岩)、表生成岩阶段再到中成岩阶段(中-深埋藏成岩)的过程,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交代和充填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解作用、碎裂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孔雀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在库鲁克塔格断隆和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下,构造较为复杂,经历了5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被动陆缘盆地阶段、挤压反转古鼻凸形成阶段、克拉通内凹陷阶段、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发展阶段和类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发育有寒武系、奥陶系等烃源岩储层,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通过石油地质条件、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合周边已钻探井资料认为,大西海构造带、维马克构造带是寻找志留系背斜构造圈闭有利区带;开屏构造带是寻找奥陶系背斜构造圈闭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塘古巴斯坳陷及中上奥陶统地震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塘古巴斯坳陷研究程度较低,开展该区域的地质研究必须依靠现有的地震资料。根据地震反射特征,结合塘古巴斯坳陷及邻区中晚奥陶世的地质背景,可以将该区域中上奥陶统划分为5个地震层序。根据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频率、振幅、连续性等参数,在中上奥陶统地震反射剖面上可以识别出6种地震相,并编制了S1层序的地震相图。根据沉积构造背景及钻井资料,将地震相分布转化为岩性分布。  相似文献   
8.
博湖坳陷是焉耆盆地的主要油气勘探区域,但长期以来,该地区都以寻找构造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寻找构造油气藏的难度不断加大,为进一步打开油气勘探局面,故迫切需要寻找隐蔽圈闭。为此,通过对八道湾组底部层序(SQ1)开展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结合已有钻井岩性资料,预测油气富集相带。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山前复合扇体、主水道、扇三角洲;废弃的三角洲平原、沼泽、三角洲平原;强制水退、低位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等相带。强制水退期间沉积的倾向湖盆的前积砂泥互层,极有可能发育孤立砂体,形成隐蔽的岩性圈闭,是最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TappehPitti背斜为中伊朗盆地Garmsar区块内地表最完整的背斜构造。通过对TappehPitti背斜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及其形成演化和形成机理等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认为TappehPitti背斜具有深浅不协调的特点,即在浅层表现为一鸡蛋型完整背斜而在深层却表现为一向西倾伏的鼻状构造;TappehPitti背斜定型于第四纪,其成因与上红组M2段内层面滑脱断层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