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在时间域应用有限元法求解波动方程边值问题,存在不稳定的缺点。在频率域中应用有限元法求解波动方程边值问题,则可以避免上述缺点,而且由于采用了FFT,能使运算速度加快。频率域有限元解法的要点是先对时间进行一维傅氏变换,把波动方程化为Helmholtz方程,然后在频率中用有限元法对该方程进行求解,最后把求解结果经过反傅氏变换回到时间域。此法既可用于解决地震勘探中的正问题也可用于解决反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Racult等人提出的检验—VSP是一种新的井中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它把检验测井和VSP的优点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得在数据采集密度大大降低的情况下,获取同VSP几乎等价的测井资料。本文在地层为水平层状介质和零井源距的情况下,介绍检验—VSP技术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实现该技术的具体方法。通过模拟检验—VSP剖面与实测VSP剖面的对比,以及对实测检验—VSP记录的处理,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非零井源距VSP观测中,井源距是一个最重要的参数,可由以下几点说明: ·井源距变化可以引起反射波入射角的变化,对于不同的观测方式,同一反射层的入射角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不合理的井源距选择,可能导致不同观测点所接收到的同一反射层反射波的强度有很大差异,甚至出现极性反转。·强反射层的存在只是产生折射的必要条件,设计并源距时,还必须注意其它可能产生折射的反射层。·动校正拉伸是井源距选择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中导出了动校正拉伸系数公式,提出了井源距选择的基本原则。并以实例说明,大角度入射资料的切除以及大动校正拉伸量切除的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位场向下延拓的边界单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众所周知,位场向下延拓可以突出局部异常,放大某些在低缓异常中不够明显的异常特征,从而提高了异常解释的可靠性。因此,它在金属矿勘探和石油勘探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位场向下延拓的不适定性,寻找精确而稳定的算法一直是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难题之一。近些年来,不少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算法或改进措施。候重初提出了频率域位场逐次向下延拓的方法;王延忠、熊光楚讨论了频率域利用组合滤波器实现位场向下延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利用边界单元法原理,把位场向上延拓的泊松积分转化为位场向下延拓的第一类积分方程,然后求解。模型试算和实际应用结果都表明,这种方法有着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钓鱼岛隆起带火成岩体地震资料的分析,本文指出了披盖、刺穿和层间型等类型火成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及其相关的地质成因和特征。该区分布广泛的技盖反射,具有低频率、强振幅和波状等特征,反映了基性和中基性熔岩。形态多样的刺穿非谐和侵入体的反射,具有多种形状,其内部无正常反射,根部清楚,顶部呈弧状强反射等特征。层间型的谐和侵入体反射,具有突发强振幅,延伸不长的特征,并经常出现在非谐和侵入体附近。了解各种火成岩体的地震特征,有助于识别、追踪和确定火成岩体的分布和埋深,有利于对与火成岩体有关的非沉积型油气藏、煤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形影响是大地电磁法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当在山区进行大地电磁测量时,地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地形改正是解释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就是研究地形是如何影响大地电磁法的解释问题的。对于二维悬崖模型而言,在近悬崖边缘处,TM模式显示出假的低视电阻率。与TE模式相比较,TM模式中的地形影响在量级上较大,且具有频率依从关系。这种现象是由于地形导致电磁场散射所引起的。该散射场主要是由边界极化电荷形成的。在远离悬崖大于一个波长(集肤深度)的那些点上,地形的影响显著减小。将地形的二维分析应用于野外资料,可发现某些无地形二维分析所解释的电阻率异常,是由于地形影响的结果。此外,可知所建立的阻抗极座标图及尖锐走向,无论对地下二维或者三维结构的确定,都很有用。  相似文献   
7.
上行波和下行波的分离是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提出一种用二道递归滤波分离 VSP 波场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在假定地层为水平层状介质的前提下,从一维波动方程出发,导出了相邻两道 VSP 记录的上行波和下行波计算公式。由于该方法参与运算的记录只有两道,因此,可以在资料道数少而其他方法又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把波场分开。方法允许不均匀的检波点距,且不存在空间假频现象和混波效应。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钩鱼岛隆起带火成岩体地震资料的分析,本文指出了披盖、刺穿和层间型等类型火成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及其相关的地质成因和特征。该区分布广泛的披盖反射,具有频率、强度幅和波状等特征,反映了基性和中基性熔岩。  相似文献   
9.
斜井VSP方法是一种特殊的VSP观测方法,由于并轨迹的变化,致使VSP的波场特征随之而变化。文中介绍了三种斜井VSP的观测方法及垂直入射斜井VSP的波场特征。理论和实际资料表明,在均匀或层状介质的假设条件下,垂直入射升井VSP与垂直井零井源距VSP的波场相似,从而提出一种分频波场分离法。实例表明,该分离方法具有实用价值,可以纳入常规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10.
波速反演实际上是一种波动方程反演方法。目前所见的大部分反演方法都借助于积分方程求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余函数为基础,给出一种新的波动方程反演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从波动方程出发,将其中波速视为参数,通过对方程进行傅里叶变换及变数变换,把波动方程化作一阶微分方程组,并对频率一波数域中非线性参数的方程实行变分,从而使方程线性化,然后利用余函数方法进行逐次迭代运算,求得速度参数的最佳估计值。此法运算过程比较简单,用理论模型试算,可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