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海东部L油田低渗底水油藏受储层薄、底水条件限制,难以采用水力压裂、酸压等增产技术,而常规酸化存在注入压力高、注入排量低等问题,增产效果有限.为了解决以上难题,结合L油田AL储层存在泥灰质含量高、复合堵塞的特征,借鉴酸中之王"王水"的研究思路,以盐酸、氟硼酸和改性硅酸为主要材料进行组合增效,并对添加剂进行优选,形成HBG高效酸.实验结果表明:HBG高效酸对该油田岩屑溶蚀率可达19.11%~20.10%,比盐酸、土酸等的岩屑溶蚀率提高1倍左右,岩心动态驱替渗透率提高1.76倍,综合性能优良.HBG高效酸对岩屑溶蚀率较高,能够解决泥质、固相颗粒及钻井液的复合堵塞难题,在高含水储层避免沟通底水,并能够保护储层骨架.该酸液在南海东部L油田应用6井次,累计增油3.0×104m3,并成功避免了底水沟通,解决了低渗底水油藏的酸化增产难题.  相似文献   
2.
3.
为了解决海上油田应用爆燃压裂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和压裂后高效增产的技术难点,研发了耐高温、低火药力和低燃速火药,建立了爆燃压裂模拟模型,采用安全管柱组件并进行安全校核,形成了海上油田井口泄压方法,并采取强化软件模拟和与酸化技术联作等措施增强技术安全性、提高压裂后的增产效果,形成了海上油田爆燃压裂技术。该技术在海上油田8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井峰值压力为22.4~71.3 MPa,管柱均无安全问题,平均单井增油量43.1 m3/d。研究表明,爆燃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适用于多种井况条件,形成的海上油田爆燃压裂安全控制和高效增产配套技术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能够提高爆燃压裂的安全性和压裂后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上油田油井的无机物堵塞问题,研制了BF-05非酸解堵体系。该体系能有效解除地层无机物堵塞,解堵后返排液无需加碱处理,可直接进入生产流程,对处理设备无影响,为油井解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渤海油田现有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注水量无法满足配注要求,已成为制约油田开发的关键问题.酸化是注水井降压增注的常规措施,重复酸化井数逐年增加,随着酸化次数的增多,有效期越来越短,多数井为3~5个月,部分井仅为1~2个月.针对上述问题,系统梳理注水井伤害原因,从多组分、少用量、缓速释放、抑制二次沉淀等方面着手,充分利用多体系协同增效原理,研发出了 BH-YX01延效酸体系.该体系具有稳砂、抑砂和洗油功能,并具有疏松砂岩粘合作用,酸化后渗透率保持稳定,可有效延长酸化有效期.延效酸采用浓缩液设计,单步法工艺,所需作业空间小,施工简单,在渤海油田辽东、渤南、渤西、蓬勃等作业区应用了 10余井次,酸化平均有效期延长至10个月以上,单井平均增注4.7万m3,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上油田筛管完井的油井常规酸化压裂措施受平台空间局限的问题,研发了过筛管爆燃压裂工艺。运用火药参数优化分析方法,研发了径向燃速为3.57 mm/s(环境压力为6.0 MPa),火药力为669 kJ/kg,耐温可达178 ℃(48 h)的HY-1推进剂火药;利用筛管孔眼压降和压挡液柱井斜模型,编制了高精度筛管完井爆燃压裂模拟软件;进行了地面打靶实验和井下打靶试验,结果显示,火药安全用量不大于3.2 kg/m,且井下峰值压力小于46.8 MPa与地层压力之和时,可达到既能压开储层又不破坏筛管的效果,2口试验井分别取得2.7倍和3.0倍增油的显著效果。过筛管爆燃压裂技术可为海上油田筛管完井的油井的增产增效提供新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含CO_2油气层的开发日益增多,含CO_2的油水对井下管柱的腐蚀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结合中国海上BZ34-9油田在"海上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阶段套管材质优选,开展了油水对管柱腐蚀规律研究,针对影响腐蚀的主要因素,对N80、3Cr、13Cr钢片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腐蚀速率随着含水、温度、CO_2分压、流速的增加而加快。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孔低渗储层常规酸化作业难度大、有效期短、经济效益差等治理难题,以X-01井现场工况和治理要求,提出酸化解堵与表面活性剂组合应用的降压增注工艺。在对储层伤害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配伍性、溶蚀性和动态驱替评价实验等手段,确定酸液体系配方组分的质量分数为9%盐酸、6%改性硅酸和4%缓速酸。针对筛选的表面活性剂,通过不同条件下界面张力测试、润湿性测试、段塞组合测试实验说明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并确定段塞组合的浓度梯度为0.8%、0.5%和0.3%。现场采用先酸化解堵、后在线泵注表活性剂的工艺完成施工。应用结果表明,措施后注水压力由16.2MPa降至0,日注水量由180m3增加至570m3,措施有效期超过200d,措施效果显著。该研究成果可为延长海上低孔低渗区块注水井降压增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上平台油井酸化返排液回注注水井,造成回注井堵塞的问题,通过对渤海某油井酸化返排液样品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时期返排液特征差异明显,初期返排液酸性强,测试总铁含量高达6 000 mg/L以上,水相中基本不含悬浮物,随着返排的进行,返排液酸性逐渐变弱,测试总铁含量逐渐降低至10 mg/L以下,悬浮物沉淀后的体积逐渐增加至总体积的6%,悬浮物质量逐渐增加至总质量的0.5%,XRF分析发现悬浮物中无机物元素主要以Ca、Fe、Al、Si为主。指出酸化返排液中悬浮物、铁离子含量严重超标,是造成回注井堵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现有水力冲击技术存在配套工具适应井况有限、性能不稳定和技术机理未进行试验验证等问题,为此,基于海上油田储层及工程特点,进行了水力冲击工具优化及井下试验。通过优化水力冲击工具尺寸、工具材质及抗压强度和改进冲击片关键部件等,形成了适合于海上油田的水力冲击工具。该工具在储层条件接近海上油田储层的长庆油田3口低产低效井进行了井下试验,共采集了6~20个脉冲波形,持续20~60 s,主要技术机理为水力脉冲作用;工具性能稳定,冲击片破裂压力精度高;该技术可显著增强注水井的增注效果,试验井注入能力大幅提升。水力冲击工具优化后,为其在海上油田大尺寸井筒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