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多层合采砂岩油藏层间干扰影响因素及其定量表征方法研究较少的现状,研究了层间动态干扰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方法。从单层油藏出发并结合层间干扰定义,建立了多层合采砂岩油藏动态干扰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层间动态干扰系数随着含水率增加而增大,低含水期随着生产压差增大而减小,高含水期随着渗透率级差降低而减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降低层间干扰的对策,并在渤海SZ油田应用。以油井卡层和注水井分层调配降低干扰为例,其开发规律表现为:油井卡层及周边注水井分层调配后动态干扰系数均降低;油井含水率超过80%后,即使周边注水井继续分层调配,动态干扰系数仍然会恢复到分层调配前动态干扰系数变化的趋势线上,表现为分层调配措施效果变差。该成果为同类油田层间矛盾的定量评价及降低层间矛盾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低流度油藏启动状况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低流度油藏概念模型,对启动压力梯度进行了近似等效模拟。研究表明,渗透率、原油粘度、储层纵向非均质性、注采压差、井距对于油层的启动状况都有较大彩响。渗透率越小、原油粘度越大、储层的非均质情况越严重。油藏的启动状况越差。增大注采压差、进彳亍井距加密、合理划分注水层段有利于改善油层的启动状况,提高油层的综合启动程度。  相似文献   
3.
S油田是渤海典型的水驱开发稠油油田,目前油田已经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率的“双高”阶段,随着油田含水上升,油田低产低效井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针对S油田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对低产低效井成因进行分析,从剩余油、砂体发育、储层非均质性、注采关系、钻完井污染及井筒完整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对低产低效井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低产低效井开展治理对策研究,制定了“平面分区、纵向分层、分类研究、治理与挖潜调整同步”的治理策略,最大限度发挥油田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近3年通过对S油田低产低效井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高含水砂体挖潜、薄层挖潜、高含水期水平井产能评价、注采井网调控、潜力储量评价等技术,成功指导了渤海S油田51口低产低效井的治理研究,新增探明储量300×104 m3。2017—2019年已治理33口低产低效井,2019年7月实现日增油近1200 m3,预测到开发期末累增油近240×104 m3,提高采收率近1%,低产低效井治理效果显著。该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海上稠油油田高含水期低产低效井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常规吸水剖面洛伦兹曲线可表征油藏纵向整体吸水不均匀程度,但无法对单层吸水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刻画。研究提出一种变形吸水剖面洛伦兹曲线。该曲线以注水井吸水剖面数据为素材,将各小层按渗透率值大小进行排序,绘制出注水井吸水量累积百分比与厚度累积百分比的关系曲线。定义变形曲线的斜率值为"优势渗流系数",该系数越大表明曲线段所对应小层的相对吸水能力越强。通过分析曲线,可直观、快速地判断注水井在不同阶段各小层相对吸水能力的变化规律,了解油层纵向上优势渗流通道形成历程,进而识别优势通道发育层位。实践表明,变形曲线实用有效、操作简易,适合在矿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提出冲刷倍数和注水倍数的概念,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高含水油田水驱状况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胜利油田孤东七区高含水油田韵律性、冲刷倍数、注水倍数对水驱状况的影响。研究表明,反韵律油层由于渗透率分布有利于注入水向下流动,导致水驱开发效果好于正韵律油层;油层冲刷倍数越大,剩余油分布越小,水驱开发效果越好;注水倍数在油田开发初期对采出程度影响很大,但在高含水期通过提高注水倍数来增加采出程度的效果不明显。针对试验区已进入高含水期的现状,结合水驱状况因素分析,提出了区块剩余油挖潜措施,经数值模拟表明能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溶液在渗流过程中存在黏弹性效应,此效应对于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聚合物驱流度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一因素。研究表明,当考虑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时,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流度设计时所需最小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先增加后减小,曲线出现临界“拐点”,这与不考虑溶液黏弹性有明显的区别;且随着松弛时间的增大,在相同剪切速率下,所需最小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变小,曲线整体下移,且松弛时间越大,曲线出现“拐点”的时机越早,表明黏弹性效应的增大可以降低对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多层合采砂岩油藏层间干扰定量表征理论研究较少的现状,在充分研究引起层间干扰的动、静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层间动态干扰的新概念,并建立了层间动态干扰系数定量表征数学模型。从单层油藏出发并结合层间干扰定义,运用渗流理论推导了多层合采砂岩油藏动态干扰系数与纵向各层含水率、渗透率及合采压差的定量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降低层间干扰的对策,如层系调整或层系不变情况下的油井卡层、提液及注水井分层调配。在渤海SZ油田实施了大规模提液降低干扰的措施,表现为提液初期动态干扰系数降低、25~35个月后提液失效。层间动态干扰定量表征新技术对于油井常规降低干扰措施和油田层系调整方案的制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常用的非均质评价方法很难全面客观地评价油田开发中后期的主要矛盾。针对该问题,基于洛伦茨理论,提出动态非均质概念,介绍动态非均质系数的计算原理和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渤海M油田实际生产测试数据计算与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低矿化度水驱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外低矿化度水驱已运用于矿场实践而国内相关研究还未开展的现状,对低矿化度水驱机理 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低矿化度水驱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对于砂岩油藏,低矿化度水驱提高 采收率的机理主要为类碱驱、微粒运移以及多组分离子交换引起的储层润湿性改变;而对于碳酸盐岩油 藏,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则主要是多组分离子交换引起的储层润湿性改变。原油性质、储层 性质、地层水及注入水性质、地层温度等因素均可以影响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目前低矿化度 水驱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提高采收率机理不清、低矿化度水源限制、油田储层适应性问题等。最后指出, 低矿化度水驱若与现有油田开发技术、煤层气生产技术、低渗透油田及高含水油田开发技术相结合,将会 是经济、环保、潜力巨大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由于平台和开发投资的限制,海上油田在高含水期实施细分层系,而从理论及矿场分层产能测试结果可知: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多层合采油田层间干扰除了受纵向非均质性影响外,更受到纵向各层压力和含水等动态因素的影响。针对目前对高含水期层间干扰定量表征及层系划分界限研究较少的问题,在研究引起层间干扰的动、静态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层间动态干扰概念,并运用渗流理论建立了层间动态干扰系数定量表征数学模型,得到了多层合采砂岩油藏在高含水期动态干扰系数与纵向各层渗透率、含水率及压力的定量关系。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高含水期油田细分层系界限:渗透率级差小于5.0,含水率级差小于1.7,压力级差小于1.6。以此为基础在渤海SZ油田高含水期实施了细分层系先导试验,利用细分层系界限制订了合理的层系划分与组合方式,细分层系后试验区平均日增油达20%,含水率降低10个百分点。研究成果为海上油田高含水期层间矛盾的定量评价及降低层间矛盾策略的制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