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述了电力设备环境监控的意义,给出了分布式多站点环境监控系统解决方案,进一步阐述了该系统的技术创新点。介绍了电力设备分布式多站点环境监控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发育多层油页岩,通过对YYY-1井全井岩心观察和地化分析,在页岩段和含煤段识别出两种类型油页岩。上部页岩段油页岩发育于深湖—半深湖环境中,含油率中等,单层和累计厚度均较大,w(TOC)为5.97%~15.35%,S_1+S_2为29.71~118.62 mg/g,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Ⅱ1型,有机质来源主要以藻类体湖泊生物为主;下部含煤段油页岩发育于湖沼环境中,含油率较高,单层和累计厚度均较小,且与煤和炭质泥岩互层,w(TOC)为13.80%~48.80%,S_1+S_2为39.31~162.12mg/g,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型,有机质来源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沉积环境和有机质来源是影响这两种油页岩矿床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柴北缘团鱼山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含煤段砂体分布广、厚度大,有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储层。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及测井曲线分析,并利用频率曲线、概率累计曲线、C-M图分析、散点图分析等对各微相沉积粒度特征及水动力环境进行精细研究。结果表明:石门沟组主要为三角洲相沉积,进一步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种亚相和水上分流河道、水上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及席状砂6种沉积微相; C-M图表现为典型的牵引流沉积特征,席状砂、分流河道间、河口坝主要集中在QR段,搬运方式以递变悬浮为主,水下分流河道集中于QPPO段,以跳跃搬运方式为主,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集中于PO-ON段,滚动组分较多,以跳跃搬运方式为主;砂岩总体向上变粗,呈逆粒序特征;席状砂、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概率累计曲线均为2段式,以跳跃组分为主,三者曲线斜率依次变小,沉积颗粒分选变差,水动力增强;水上分流河道微相水动力最强,概率累计曲线为3段式,以跳跃组分为主,存在滚动组分,曲线斜率最小,分选最差。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实测有机碳含量与测井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碳含量预测,可以克服有机碳含量分析实验取心不全面、测试数据少、测试费用高等缺点.通过分析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测井资料与实测有机碳含量关系,根据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时差、密度与实测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建立了东南隆起区青山口组油页岩改进△lgR模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定量预测了 JFD-8井青山口组油页岩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变化关系,分析了 3种模型的预测w(TOC)和实测w(TOC)的误差.研究认为:BP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数据量大的地层,受岩性变化和压实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小,当油页岩层的w(TOC)变化范围大时更具优越性;多元逐步回归模型适用于测井曲线对油页岩层段响应好的地层,显著参数越多预测越精确;改进△lgR模型适用于岩性单一的地层,操作简便,但误差较大;勘探开发初期,当测井及地化资料不充足时建议使用改进△lgR模型和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勘探开发后期,当测井及地化资料充足时建议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该研究成果为松辽盆地油页岩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6.
致密气是赋存在致密岩中的天然气,是非常规能源的一种。致密岩包括砂质岩、泥质岩及泥质灰岩等,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为特征。致密气勘探已成为全球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而致密气勘探的主要问题在于岩石孔隙的减少和孔径分布的多变性。相比于成岩作用,变质作用对致密岩孔隙度及孔径分布的影响更明显。而伊利石结晶度指数是划分埋藏—成岩—初始变质相带界限的最主要参数(kisch,1983),X射线衍射仪可以测量粘土矿物中伊利石的结晶程度。通过国际通用的半峰宽法(KI指数法),得出的伊利石结晶度对一些经历过极低级变质作用的致密气储层物性评价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沉积相分析是有机质富集及油页岩和煤形成和分布研究的基础。通过鱼油页1井岩芯的岩性组合、泥岩颜色、沉积结构和构造、含有物及接触关系等特征研究,结合显微镜下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分析,得出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相类型,并进一步识别出5种沉积亚相及11种沉积微相。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沉积相组合在垂向上具有一定的规律:页岩段沉积物较细,底部为砂质浅湖与泥质浅湖交替,向上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而顶部存在滑塌作用形成的浊积岩,浊积岩顶底均与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突变接触;含煤段底部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向上沉积物入湖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含煤段中下部为一套沉积厚煤层的湖沼沉积物,向上为浅湖沉积物,顶部为一套厚层的三角洲前缘沉积物。沉积相分析可以为本区层序地层及能源矿产赋存特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