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升管反应器存在典型的颗粒聚团介尺度结构,其分布特性对气固流动、反应有重要影响,对介尺度结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有助于为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操作提供基础信息。采用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EMMS)方法的曳力模型建立了提升管气固两相流动模型,考虑了颗粒聚团对气固相间动量传递的影响。此外,进一步通过考虑颗粒聚团的存在以及颗粒聚团的非均匀性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提出了描述介尺度结构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修正因子,与气固流动模型进行耦合,建立了基于介尺度结构的流动-反应综合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进一步应用该模型,对工业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的流动-反应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合理描述提升管气固相互作用,能够预测出壁面附近存在较多介尺度结构的分布特性,由于聚团的存在使得重油组分难以与催化剂充分接触,生成汽柴油的反应速率较低,转化较慢,聚团的分布特性导致靠近边壁处的重油组分浓度较高,汽柴油组分浓度较低;汽柴油在聚团内部的流动阻力较大,在聚团内发生过量的二次反应生成较多焦炭,导致壁面处焦炭浓度较高。与传统基于平均化而未考虑聚团影响的模型相比,基于介尺度结构的模型所预测的汽油收率最佳值与工业实际相接近。因此,基于介尺度结构的流动-反应综合数学模型可以合理描述提升管内进行的流动-反应耦合特性,并能揭示介尺度结构对催化裂化反应过程的影响,有望为工业提升管装置反应终止剂技术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2.
3.
为研究高密度提升管内的聚团分布特性,在18 m高循环流化床提升管系统中测定了不同固体循环速率下(Gs=100~1800 kg·m-2·s-1)的瞬时颗粒浓度。采用基于时变性的聚团识别方法对聚团进行识别,进而得到了聚团浓度、聚团持续时间和聚团速度在提升管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中的颗粒浓度和聚团特性参数和与低密度循环流化床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高密度条件下,提升管内聚团浓度最高可达0.41。聚团持续时间最高可达5.5 ms。提升管截面内的聚团净向上运动,r/R=0.949时,聚团的净运动速度高达1.83 m·s-1。此外,在极高的颗粒循环速率下(Gs=1800 kg·m-2·s-1),聚团特性参数的轴径向分布变得更均匀。  相似文献   
4.
重质油高效转化和优化利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提升管催化裂化一直是重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但提升管的不均匀环核结构及气固返混特性降低了重油转化率和产品选择性。相对于提升管,下行床具有近平推流流型及气固短停留时间的优点,处理重油具有潜在优势。但下行床内颗粒浓度过低且气固初始接触较差限制其推广及应用。本文综述了提高下行床颗粒浓度及改善颗粒初始分布的相关文章,指出了深入研究下行床的颗粒增浓机制及气固初始混合可以丰富下行床的基础研究并推动其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18m提升管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数据研究了提升管内的气-固流动轴向分布特性。该18m实验装置操作弹性较大,当表观气速为5~9m/s时,颗粒循环速率可以在150~550kg/(m~2·s)之间控制操作。在表观气速为5m/s,颗粒循环速率达到400kg/(m~2·s)以上时,提升管反应器所有轴向高度的平均固含率均在0.1以上,表明整个提升管反应器达到了高密度操作状态。提升管内固含率的轴向分布呈指数型分布特点,与多段式分布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系统研究了操作条件对固含率轴向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循环速率的增加或表观气速的降低,均有助于提高提升管内各截面的固含率。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我们研制的仪器动态测角的对象是角振动台。角振动台以不同的频率和振幅做角振动.通常用加速度计和园感应同步器测量角振幅.如果要做高精度的角振动台,就需要高精度的测量仪器,目前国内的测量仪器不能满足要求,有的仪器分辨力符合要求,但是频率响应满足不了要求,动态激光测仪就是根据这种需要研制的,该仪器不仅能实时测量角振动台的角振幅,它与计算机相连,还能对角振动台的振幅进行实时反馈控制。对  相似文献   
7.
以高度18m、直径80mm的提升管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基于提升管不同轴向位置的压力数据,应用功率谱密度方法分析了其内部的气-固流动特征。结果表明,提升管内的压力信号波动主要受气-固间相互作用包括气-固相互摩擦、颗粒间碰撞、聚并等行为的控制,随着颗粒循环速率的增大,提升管内颗粒间相互作用如颗粒间碰撞及颗粒聚并等发生频次升高,压力波动程度增强。随着提升管轴向位置的升高,压力信号波动程度逐渐减弱,其中在接近提升管顶部充分发展区域功率谱的低频高能现象基本消失。以上结果表明,在提升管底部区域气-固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引起压力波动程度较大,而充分发展区域内的气-固间相互作用处于稳定状态,压力波动较弱。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激光检测技术是激光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激光技术与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结合起来,使激光检测技术进入了全盛时期。激光热波、热象技术是两年前新出现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它是用激光短脉冲瞬时对样品局部加热,然后检测辐射的热波或热象,达到检测缺陷的目的。用于检测电路焊接质量的技术已仪器化,应用在流水线生产中。美国Vanzetti Systems 公司和DataProbe 公司,瑞典Semyre 电子公司等已研制出检测设备。国内也已开始这方面的工作。本篇文章主要说明激光检测电路焊接质量的工作原理。当用脉冲激光照射焊点时,其温度就会升高。温度升高的大小与焊接表面的状况关系很大,不同的表面状况吸收激光能量的能力不一样。另外,温度升高的大小也与焊点的自身因素有关,例如焊接物质的数量,相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密度提升管气固流动结构分布规律及其发展特性,在自建的18 m高循环流化床提升管系统中测定了不同气速和固体循环速率下的颗粒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在低颗粒循环速率(Gs)下颗粒浓度由底部浓相区单调降低并趋于稳定;在高Gs下颗粒浓度在底部浓相区内先增加后降低,沿提升管向上趋于稳定的发展趋势.径向上颗粒浓度分布呈现"中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