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简述了暂堵剂在非均质地层中的暂堵原理,通过分析有机铬冻胶暂堵剂成冻时间、破胶时间的影响因素,优选了暂堵剂的配方并进行了应用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暂堵剂具有较强的岩性适应能力、良好的注入性能、较好的剪切恢复性能、良好的封堵性能,并且破胶液化后能使岩心渗透率恢复到85%以上。模拟非均质地层的双填砂管岩心模型的研究表明,该暂堵剂可以减少堵剂进入低渗透层的程度,从而大大减小对非目的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沥青质与石英表面相互作用及润湿性改变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沥青质与油藏岩石接触时,会使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向亲油方向转变.对于利用沥青质甲苯溶液处理的石英片,考察了沥青质甲苯溶液的浓度、石英表面水膜及水膜中的金属阳离子对沥青质改变石英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并用漫反射红外光谱分析了沥青质甲苯溶液处理前后石英粉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以推断沥青质改变石英表面润湿性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石英片表面的亲油性随沥青质甲苯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干燥石英片相比,表面附着水膜的石英片,经过沥青质甲苯溶液浸泡后,石英片表面的亲油性减弱;当水膜中含有金属阳离子时,石英片表面的油湿性增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沥青质分子在干燥石英表面与硅醇羟基发生极性相互作用,在二价金属阳离子溶液处理石英表面之后,沥青质分子可在水合离子的离子桥作用下吸附于石英表面.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低压、低渗透、强水锁/水敏伤害致密砂岩储层压后产量,开展了CO2干法压裂液体系的研究。采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液态CO2与提黏剂分子间微观构型,评价不同CO2提黏剂对液态CO2的提黏效果,优选提黏剂,并建立CO2干法压裂液体系配方。通过研究发现,在62~63℃、15~20 MPa条件下,CO2干法压裂液体系黏度提高至5~10 m Pa·s,较超临界CO2的黏度提高240~490倍;对气井岩心渗透率平均损害率为2.75%,对油井岩心渗透率平均损害率为0.98%。该压裂液体系在苏里格气田成功进行了国内第1口CO2干法加砂压裂现场试验,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黏浓曲线,评价聚合物-交联剂成胶性能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筛选聚合物,优化保湿剂含量,增加结构增强剂,从而配制出一种适用于油气井带压作业具有封堵作用的聚合物交联凝胶体系。采用HAAKE RS600流变仪和凝胶测压装置对封堵凝胶的流变性质和耐压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凝胶基液在100℃下放置24 h即可交联成强冻胶,强冻胶黏度为500×103mPa·s,弹性模量G'200 Pa,在直径为126 mm、高1 m的N80管中耐压强度可达57 kPa·m-1。  相似文献   
5.
改变低渗透油藏润湿性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藏岩石润湿性是储层物性的一个基本特征参数,是影响油田特别是混合润湿或油湿性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重要因素.文中针对目前通过改变油藏岩石润湿性以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相关技术及研究进行了详细调研,系统总结了改变油湿性油藏岩石润湿性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经过归纳总结,认为目前这些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法3大类.润湿...  相似文献   
6.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为控制产水量,可以注入相对渗透率调节剂(RPM)。RPM可以大幅降低水相渗透率,而对油相渗透率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RPM在地层岩石中的吸附性能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为此笔者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阳离子聚合物型相对渗透率调节剂链节的荷电性、地层水矿化度、固体表面润湿性对RPM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RPM在石英砂及油砂上的吸附量主要受静电引力及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聚合物链节及岩石带电性的匹配对RPM的吸附具有重要影响;RPM的吸附量随着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RPM在石英砂和油砂上的吸附均符合单层吸附规律,且在油砂上的吸附量远小于在石英砂上的吸附量;RPM的吸附可使石英片表面润湿性由油湿向弱水湿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稠化水清洁压裂液返排液清洁化处理难题, 借鉴表面活性剂驱的技术特点, 研究了返排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 乳化性能、 润湿反转性能、 吸附性能及提高采收率性能, 评价了稠化水清洁压裂液返排液作为驱油剂的可行性。在长庆油田长 8储层条件下, 质量分数 0.001%~ 0.03%的稠化水清洁压裂液破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可达 10-3~ 10-2 mN/m, 在 60~ 90℃下质量分数 0.006%的破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均可达到 10-3 mN/m超低数量级。该破胶液的乳化性能优良, 质量分数 0.004%~ 0.008%的破胶液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的析水率<60%; 该破胶液具有润湿反转能力, 可将亲油及亲水的石英表面转变为弱亲水表面。注入 0.3 PV的质量分数0.006%的破胶液, 原油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10.04%。稠化水清洁压裂液返排液驱油技术实现了稠化水压裂返排液变废为宝、 绿色环保的目标, 同时为低渗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持。图10表1参15  相似文献   
8.
通过流变仪测定了用于动态成胶研究的疏水缔合聚合物/Cr3+冻胶的成胶时间,并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分析了其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成胶过程,对比研究了多孔介质中静态成胶和动态成胶后水驱的差别,考察了岩心渗透率和注入速度对多孔介质中动态成胶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Cr3+冻胶在多孔介质中动态成胶时间为6h,大约是通过流变仪测定的成胶时间的3~4倍,且成胶过程分3个阶段,即压力上升阶段、压力波动上升阶段和压力稳定阶段.多孔介质中静态成胶后水驱存在突破压力峰值,且静态成胶后水驱稳定压力明显比动态成胶后水驱稳定压力高.在一定渗透率范围(4~8 μm2)内,岩心渗透率的变化对疏水缔合聚合物/Cr3+冻胶的动态成胶没有影响;注入速度对动态成胶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动态成胶过程中形成的疏水缔合聚合物/Cr3+冻肢体系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驱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孤岛油田条件下,通过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3种主要因素,包括水油黏度比、地层渗透率、聚合物用量,对聚合物驱的基本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地下原油黏度为50.7mPa.s时,聚合物驱的合理水油黏度比区间为0.06~0.6;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最佳地层渗透率为2.0μm2;水驱之后转注浓度为3000mg.L-1的聚合物段塞对提高采收率有较大影响,采收率增幅随着聚合物段塞体积的增大逐渐变小,同时聚合物的吨增油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压裂返排液的重复利用技术,以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助排剂(氟碳表面活性剂)、黏土稳定剂(小分子阳离子聚合物)和有机金属交联剂为原料制得一种可由压裂液返排液配制的可回收压裂液体系,比较了用清水和破胶液(模拟现场返排液)配制的压裂液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水中溶解迅速,可以满足现场连续混配施工;用清水配制的压裂液耐温(105℃)耐剪切性和剪切恢复性较好,常温下的黏度损失率为57%;压裂液弹性良好;同条件下与清水相比压裂液摩阻降低率大于40%;压裂液在95℃下可彻底破胶,破胶液黏度小于5 mPa·s,残渣含量为11.7 mg/L,对岩心基质渗透率的损害率为10.94%。在破胶液中添加0.12%稳定剂即可作为配液水重复利用,破胶液配制压裂液的各项性能与清水配制压裂液的相当,可以满足现场压裂施工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