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低渗透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Arps 的基本递减规律出发,提出了一种低渗透气藏递减规律的简单分析方法。指出了低渗透致密气藏气井递减率并非恒定不变,对衰减递减方程进行变形并推导出产量预测模型,对模型中的系数进行修正,使其能很好地拟合实际生产数据。此方法以月为单位使计算更加准确、合理。通过油田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实用,对于产量波动较大的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气藏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2.
确定气井的产能,必须要求在产能测试中获得准确的压力数据,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发现并不是在生产的各个阶段都有压力测试的数据,或者测试的数据不准确。这使得常规产能方程无法分析气井产能,或者分析结果出现异常。本文采用了结合物质平衡的产能计算新方法分析气井产能。本方法用生产数据来计算地层压力和流压,并优化目标函数,最终获得可靠的压力数据及产能系数,从而得到生产各阶段的产能二项式方程,并可以进一步预测下一阶段的产能。本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QHSE管理体系为实现企业QHSE标准化管理,把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模式系统化地进行整合,打造一套四位一体覆盖全企业的科学、系统、完善的、标准化的信息化系统。为此,基于克深气田处理厂建设中点多、线长、交叉作业多、面广、分散的特点,提出了QHSE管理体系在克深气田处理厂建设中应用设与实践,阐述了QHSE与建设生产完整性管理体系、特殊性、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并在油气生产建设中运用该策略来构造QHSE完整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安全生产形势得到很大提升,实现了从注重结果到强化过程、从传统管理到系统领域建设的转变;全员自主管理思想得到很大程度提升。实践证明,以安全运行为目标,与安全环保、完整性体系建设、企业文化三结合的QHSE管理体系建设方式适合于油气建设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4.
榆林气田S井区气井生产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分析S井区气井压力、产量的变化,研究了储层对生产动态的影响,把26口生产井分成了高产稳产型气井,中产稳产型气井和低产稳产型气井等3类。研究得出:气井产能的大小与气井所处的砂体位置及砂体的厚度有关,位于主砂带内部或有效厚度大的气井,生产能力和生产稳定性较好;位于主砂带边部或有效厚度小、渗透性较差的气井生产能力和生产稳定性差。根据井区实际生产情况和储层特征,利用生产指示曲线确定出该井区合理产量。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是世界罕见的超深超高压高温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基质低孔特低渗,裂缝是最主要的渗流通道,气藏产能平面分布差异大、高效开发井布署难等问题是制约气田高效开发的关键。在气藏地质特征、断裂裂缝系统、基质物性、储层微观结构和气水关系分布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储层地应力研究,从多个角度系统解剖了主力产气区克深2区块高效井和低效井的差别,揭示了产能的主控地质因素和钻完井因素,提出了高效井布署、实施及开发合理技术政策。研究结果表明:井筒及井周裂缝发育程度、产状、有效性、储层力学特征、气柱高度及其相互之间的匹配关系是制约气井产能的先天地质因素;井周断层、裂缝、隔夹层、气水分布、投产井段及由此制定的合理开发技术政策是制约长期高产、稳产的核心因素;完钻井深、完井投产井段、射孔段优化和储层改造工艺是否合理,也是气井高产、稳产的关键;同时,基质储层物性及孔喉特征对产能也有一定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在高部位集中布井是实现该类气藏高效开发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常规的解析试井分析方法对于解决多相流、复杂边界等问题都存在很大的困难[1],本文利用数值试井的方法对某产水凝析气井进行试井分析,解决了多相流、复杂边界等问题,并将动态成果与静态成果相对比,相互验证,实现了对油气藏外部复杂边界形态的精细描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