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DB1气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天然气储量规模超过千亿立方米.该气田构造地质条件复杂,地表为山体和砾石堆积区,地下发育膏盐层,盐上以断层传播褶皱为主,盐下发育断层转折褶皱.认为DB1构造是由受断裂控制的复杂断块组成,断裂既影响储层发育,是连通烃源岩与储层的通道和油气聚集的控制因素;又控制断块形态及油气分布,直接决定了油气的保存与破坏.研究断裂的展布规律是明确气藏特征与规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面积深度法在库车坳陷北部盐下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受研究区地表和地下构造双重复杂特征及巨厚膏盐层的影响,其深层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与精度不理想,准确研究盐下构造形态存在较大难度。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最新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地震剖面,建立了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构造层的初始构造模型,并运用面积深度法分析了盐下构造层的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结果表明:①盐下层构造的分布以克拉苏断裂为界线,断裂以北主要发育基底卷入的高角度逆冲构造,而断裂以南则主要发育滑脱构造;②克拉苏断裂以南区域滑脱面的位置介于8.01~10.23 km深度,推测该滑脱层为三叠系与下伏基底之间的不整合面;③博孜区域的滑脱距离为7.49 km,大北区域的滑脱距离为14.35 km,克深5区域的滑脱距离为12.46 km,克深1-2区域的滑脱距离则为1 6.32 km,该区盐下构造层的滑脱距离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从西向东构造变形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库车坳陷膏盐层厚度横向变化剧烈,但研究表明膏盐层及盐相关构造分布特征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库车坳陷中部盐层和盐下构造为研究对象,以盐构造样式为主体,以盐下构造样式为依据,将库车坳陷盐相关构造划分为3类5种构造样式,即盐收缩式(下伏低缓构造、下伏冲起构造、下伏叠瓦构造)、盐伸展式(下伏低缓构造)和盐底辟式(下伏叠瓦构造).阐述了不同类型的盐相关构造样式的分带分块特征,并分析出控制盐相关构造样式的主要因素是构造挤压作用和差异负载作用,同时还详述了库车坳陷中部盐相关构造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分布不同于上覆碎屑岩,油气沿石炭纪前古隆起斜坡分布与富集。塔北、塔中、塔西南等三大前石炭纪古隆起的宽缓斜坡长期稳定发育,形成了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面积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古隆起斜坡不仅是台缘高能储集相带发育的有利部位,而且有利于风化壳岩溶储集层的发育与保存。古隆起斜坡紧邻烃源区,是多期油气运聚成藏的指向区,油气保存条件优越。海相碳酸盐岩中广泛存在喜玛拉雅晚期成藏事件,石炭纪前古隆起斜坡是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与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变速成图技术在DN气田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N气田群位于库车坳陷东秋构造带东部,截止目前,该气田群已有DN1气田、DN2气田和DN3气藏,三级储量超过了2000亿m,而且还具有较大的增储潜力。DN2气田西部的成功评价和DN3气藏的发现,是变速成图技术在DN气田成功应用的结果。围绕DN2气田评价及DN3号构造落实过程中使用的变速成图方法进行了论述,指出DN气田群构造落实的关键是速度,在三维覆盖区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落实圈闭最有效的方法,在二维区,层速度充填法最有效。  相似文献   
6.
DBl气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天然气储量规模超过千亿立方米。该气田构造地质条件复杂,地表为山体和砾石堆积区,地下发育膏盐层,盐上以断层传播褶皱为主,盐下发育断层转折褶皱。认为DBl构造是由受断裂控制的复杂断块组成,断裂既影响储层发育,是连通烃源岩与储层的通道和油气聚集的控制因素;又控制断块形态及油气分布,直接决定了油气的保存与破坏。研究断裂的展布规律是明确气藏特征与规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喀什坳陷的下-中侏罗统分别形成于两个沉积体系,即库孜贡苏-克孜勒陶走滑拉分断陷体系和山前断陷沉积体系,二者在岩性、岩相、沉积厚度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征。走滑拉分断陷体系的侏罗系厚度巨大,其中的含煤岩系和深湖-半深湖相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其分布受到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控制。山前断陷体系的侏罗系厚度相对较小,其中的含煤岩系在南天山山前和西昆仑山前局部构成比较好的烃源岩,源自下-中侏罗统烃源岩的油气分别在古近纪末和上新世初达到油气成藏的关键时刻。针对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油气勘探应致力于后期改造相对较弱的构造部位,或者致力于寻找次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西段上石炭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麦盖提斜坡西段上石炭统对比研究发现,该区石炭系内部存在两个重要的不整合面:一个不整合面位于二叠系南闸组与石炭系小海子组大套灰岩内,该不整合面在覆盖区不仅具有明显的岩电特征,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控油作用;另一个不整合面在麦盖提斜坡西段石炭系卡拉沙依组顶部,是一个大的区域不整合面,推测该不整合面是受晚石炭世海退作用及构造运动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