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实现少井高产,提高开发效益,H油气田采用了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本文阐述了H油气田完井情况,对水平井完井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H油气田水平井完井技术需进一步完善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2.
CX-A10H是东海残雪油田为开发底水发育气藏、试验尾管固井、结合定向射孔完井工艺的首口开发调整井,良好的固井质量是实现水平井长期高效开发的基础保障。在分析水平井固井对水泥浆综合性能、工具附件技术要求以及顶替效率低、压稳防窜难度大等技术难点基础上,通过开发双凝非渗透防窜水泥浆、优化提高顶替效率和细化分时段压稳防窜等关键技术,完善旋转尾管悬挂器、钻井液性能调整、不留上塞以及重叠段无水泥和回压凡尔失灵补救预案等配套技术,形成了一套适用于东海残雪油田水平井尾管固井的工艺技术。经CX-A10H井现场应用试验,固井质量良好,为后续同类固井工程作业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3.
粟莉  杨鹏程  张昆  许梦  白玉洪 《海洋石油》2022,42(4):7-16, 35
钻井揭示涠西探区W构造不同断块和层位油气富集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控制因素不明。为了理清该构造油气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对涠西探区不同断块的关键成藏要素进行了精细研究和对比,在明确油源及成藏期次的前提下,重点研究输导体系和保存条件对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W构造油气来源相同,成藏期均为中中新世之后,油气差异富集主要受油气疏导和断层封堵性的共同控制。W3Ⅱ、W3Ⅲ砂层组是区域盖层下的优势砂岩输导层,是油气富集的前提,优势砂岩输导层与油源断裂的关系以及区域盖层的分布是平面上油气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直接盖层的发育程度是油气纵向上沿断层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对涠西探区W构造下步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华  白玉洪  孟元真  王豪  黄海龙 《海洋石油》2022,42(3):11-14, 21
东海西湖凹陷钻至宝石组的探井数量少,获取的有关地质资料有限,对宝石组的研究程度低。依据前人研究,宝石组地层以泥岩、砂岩、凝灰岩等为主。B区部署的B7井钻穿宝石组进入基底,并在宝石组进行取心。依据岩屑、岩心、测井等资料,对该区宝石组地层有了新的认识:(1)宝石组顶部局部地层发育高岭石黏土岩,岩屑与凝灰岩相似,可以通过镜下观察岩屑断面进行区分,测井曲线特征差异也较明显;(2)宝石组下部靠近基底的部分地层发生花岗岩侵入,泥岩受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角岩。目前,新岩性只在B7一口井中出现,其分布范围仍需后期更多的钻井提供实物资料,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B7井的钻探,获得了对宝石组地层岩性的新认识,为后续的钻井、录井、地质研究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现场录井过程中,准确计算油气上窜速度为指导钻井安全、检验地层压力提供了重要依据。新计算方法考虑了下钻过程中钻具的排替作用对油气上窜高度的影响和其它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油气上窜速度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成艳  白玉洪 《海洋石油》2015,35(2):87-90
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仍有剩余油潜力可挖。但在剩余油挖潜过程中,存在三方面的风险:(1)如何避开水淹区钻遇剩余油;(2)井网密度低的区域水平井如何着陆;(3)高含水油藏挖潜受水平段进尺的限制,如何提高油层钻遇率。为了降低挖潜风险,海上某油气田采用了PeriScope随钻测井技术,结果成功预测到剩余油区砂顶界面,使得水平井成功着窗,钻成挖潜水平井。实践证明,PeriScope随钻测井技术为高含水阶段的油藏挖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固井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油气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大位移(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固井质量的评价更对测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平湖油气田ZX1井是东海第一口大位移井,最大井斜达77.8°,水平位移达5.4 km,由于爬行器受限,无法进行电缆固井质量测量。通过多方调研和技术可行性论证,在国内首次采用斯伦贝谢最新的随钻声波测井仪(Sonic Scope 475)对ZX1井进行了固井质量的测量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行业标准规范要求,为防止油套管生产环空带压或高产井生产时井口抬升剧烈,开发井生产套管固井宜采用单级全封方式。东海西湖花港组下段、平湖组油气藏埋深较深,X7井长裸眼井段固井全封固作业技术难度较大,工具材料组织、现场施工程序繁琐,且还受以下因素影响:油基钻井液油膜、泥饼难以彻底清除,对冲洗液、前置液性能要求高;裸眼井段压力体系复杂,对水泥浆体系和水泥浆柱压稳防窜要求高,候凝期间水泥胶凝失重导致浆柱静液压力下降更易发生气窜;防漏要求高,上部龙井组或平湖组煤层等薄弱层位易发生井漏复杂情况。受井身结构、套管偏心等诸多因素影响,固井顶替效率难以提高。因此,该井采取水泥浆体系优选、冲洗设计、环空静态及动态压力计算、顶替流变参数模拟及套管居中度模拟六项施工控制核心技术。生产运行方面精心组织筹备、制定标准化固井作业程序及应急管控措施,最终取得优良的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